作者:郝志景(北京師范大學人文和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副教授)
語言學家陸志韋曾在《漢語的并立四字格》一文中說:“漢語有這么一種特性:我們聽一段話或是念一段白話文,老是會覺著句子里的字(音節(jié))會兩個兩個、四個四個地結(jié)合起來?!弊畹湫偷乃淖指?,就是四字成語。還有一些四字格不是成語,如“高高低低”“有吃有喝”“東說西說”“連說帶笑”等。四字格與漢語美感密切相關。無論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善用四字格都是營造美感的重要方式。
兩個二音步
漢語的音步一般由兩個音節(jié)組成。為了追求音節(jié)平穩(wěn),漢語在造句之時,總是盡量追求二音步前后連接。比如,漢代晁錯《論貴粟疏》中,“不可得也”,全句四字,恰好組成兩個二音步;“明主知其然也”,全句六字,恰好組成三個二音步。不僅書面語如此,口語同樣。例如,我們可說“治病”“治療疾病”,而不說“治療病”“要治療病”。說“治療病”,音節(jié)停頓是一雙一單,不能平穩(wěn)。說“要治療病”,音節(jié)停頓是“一二一”形式,也不如兩個二音步連讀來得順口。
有些詞語,最初并不是二音步前后連接,比如“大腹便便”在《后漢書·文苑列傳》中是“腹偏偏”,“笑里藏刀”在白居易的《勸酒十四首》中是“笑里刀”,最后流傳的卻是“大腹便便”和“笑里藏刀”,主要就是因為它們音節(jié)平穩(wěn)。清代桐城派大家劉大櫆說:“一句之中,或多一字,或少一字……則音節(jié)迥異?!睗h語的這種特征,古人很早就了然于心?!段男牡颀垺愞o篇》講的就是類似道理。語言學家金兆梓將其概括為“偶語易安,奇字難適”。漢語的四字格,基本都是兩個二音步,做到了“偶語易安”。先賢寫文章時大量使用四字格,可以使二音步盡量前后連接。比如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進書表》:
臣性識愚魯,學術荒疏,凡百事為,皆出人下。獨于前史,粗嘗盡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厭。每患遷、固以來,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讀之不遍,況于人主,日有萬機,何暇周覽!臣常不自揆,欲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專取關國家興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
上文含有大量四字格,我們閱讀時,腦海中的聲音基本都是兩兩一頓,即使嘴巴沒有發(fā)聲,也有朗朗上口之感。這種內(nèi)在的節(jié)奏,是漢語美感的重要來源。
對仗和押韻
除了二音步前后連接,漢語的對仗和押韻也能帶來美感,這在詩詞和駢文之中尤其明顯。其他類型的文章不像詩詞和駢文那樣,大量使用對仗和押韻,但是通過四字格,依然盡力保留了對仗和押韻。比如《紅樓夢》中的這段文字:
于是一路行來,或清堂茅舍,或堆石為垣,或編花為牖,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長廊曲洞,或方廈圓亭,賈政皆不及進去。……一徑引人繞著碧桃花,穿過一層竹籬花障編就的月洞門,俄見粉墻環(huán)護,綠柳周垂。賈政與眾人進去。一入門,兩邊俱是游廊相接。院中點襯幾塊山石,一邊種著數(shù)本芭蕉,那一邊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勢若傘,絲垂翠縷,葩吐丹砂。
上文中的“長廊曲洞”“方廈圓亭”這兩個四字格,“廊”和“洞”分別是平音和仄音,“長廊”和“曲洞”構成對仗,“廈”和“亭”分別是仄音和平音,“方廈”和“圓亭”也構成對仗。四字格還可組成駢句,不同四字格之間也存在對仗。比如“長廊曲洞”中第二和第四字分別是平音和仄音,“方廈圓亭”中第二和第四字則分別是仄音和平音,所以“長廊曲洞”與“方廈園亭”也構成對仗。以此類推,“幽尼佛寺,女道丹房”“粉墻環(huán)護,綠柳周垂”“絲垂翠縷,葩吐丹砂”同樣也構成對仗。
至于押韻,可看《紅樓夢》這些句子中的四字格,“黛玉本是個絕頂聰明人”“都像寶丫頭那樣心胸兒脾氣兒,真是百里挑一的”“街頭巷口,俱系圍幕擋嚴”“微風一過,粼粼然池面皺碧鋪紋,真令人神清氣凈”“趁今日清靜,大家商議兩件興利剔弊的事”。其中,“絕頂聰明”的“頂”和“明”,“百里挑一”的“里”和“一”,“街頭巷口”的“頭”和“口”,“神清氣凈”的“清”和“靜”,“興利剔弊”的“利”和“弊”,都存在押韻。先賢在文章中大量使用這些四字格,以此將駢句與散句互相穿插,促使二者水乳交融。這樣既能精準表達文義,又能利用對仗和押韻,回環(huán)照應,調(diào)和音調(diào),從而不斷生發(fā)美感。
調(diào)整句子節(jié)奏
漢語的句子,非常講究節(jié)奏。講究節(jié)奏的重要方式,除了二音步前后連接,還有長短句讀互相搭配。在這方面,漢語與英語差異巨大。英語的句子,是以動詞為中心,按照“主謂賓定狀補”的語法規(guī)則,不斷增加各種修飾語,框架固定,形式嚴格。閱讀這種句子,多是一口氣念去,講完一句才有一個停頓。而漢語的句子,則是由一個個句讀不斷堆疊,行進之中又有停頓,因此讀起來斷續(xù)相間,從容不迫,不需要一口氣說完。翻譯家思果曾用一個比喻說明二者的不同:英文句的結(jié)構是一串珠鏈,或是九連環(huán),而中文卻是大珠小珠放在盤子里或桌上,各??梢詥为毞砰_,要串起來可以,不串也可以;不串更自然。四字格是調(diào)整句子節(jié)奏的重要元素,因其高度凝練,句讀短促,可和長句讀互相搭配,從而使句子長短相間,錯落有致。比如金庸《笑傲江湖》中的這個句子:
漸漸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躍,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漸增,先如鳴泉飛濺,繼而如群卉爭艷,花團錦簇,更夾著間關鳥語,彼鳴我和,漸漸的百鳥離去,春殘花落,但聞雨聲蕭蕭,一片凄涼肅殺之象,細雨綿綿,若有若無,終于萬籟俱寂。
我們閱讀之時,聲氣忽短忽長,腦海之中也會產(chǎn)生美感。這就像體力勞動,勞動強度要時大時小,勞逸結(jié)合。如果一個句子全是長句讀,我們讀時感覺呼吸不暢,難以喘息,那就很難產(chǎn)生美感了。所以,另一位桐城派大家姚鼐說:“文字者,猶人之言語也。有氣以充之,……意與氣相御而為辭,然后有聲音節(jié)奏高下抗墜之度,反復進退之態(tài),彩色之華。故聲色之美,因乎意與氣而時變者也。”除了實現(xiàn)二音步前后連接、盡量保留對仗和押韻,四字格還能調(diào)節(jié)句子的聲氣節(jié)奏,一舉三得。漢語這些營造美感的方式,真是獨具一格,神乎其神!
來源:光明網(wǎng)-《光明日報》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essencecaf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