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先秦儒家的惠民思想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 文化 > 古今雜談      2024-04-22 09:46:39

作者:朱璐(上海財經(jīng)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哲學(xué)系研究員)

習(xí)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jié)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根基?!被菝袼枷胧窍惹卣軐W(xué)的思想瑰寶之一?!盎荨痹凇墩f文解字》中的解釋為:“仁也,從心從叀”?;菝竦母局x,是以“仁”心待民,表現(xiàn)形式是惠民以實,使人民得到實利,走向富裕??v觀先秦經(jīng)典文獻,可見諸多惠民思想,如《尚書》《周易》中關(guān)于愛民惠民的理念,《論語》中孔子的惠民論,《國語》《左傳》中以和惠民的思想,等等。

《尚書》中的惠民思想主要體現(xiàn)為愛民的思想,如“惟天惠民,惟辟奉天”“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等?!吨芤住吩谡撌鋈蕫鄣幕菝裰禄A(chǔ)上,進一步提出了“孚惠”,即以誠信惠民的思想。《周易》益卦九五爻辭云:“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币馑际钦f,胸懷誠信的仁愛之心,那么不用占卜,便知是大吉。以誠信去仁愛天下百姓之人,那么百姓也將回報之以最大的仁愛之德。益卦講的是增益,利于行動和遷徙,講究中正、誠信、仁愛之道。為益之大,以信惠民,因民所利而利之,便可以達到如孔子后來所說的“惠而不費”。因而不待問而元吉自有。君以信惠民如此,則民亦惠之于“我”(君),孚惠我,至德也矣。

《論語》中的惠民思想有著君子行道的價值指向??鬃臃浅M瞥缱赢a(chǎn),認為子產(chǎn)是真正秉承古之遺風(fēng)(即仁愛之風(fēng))的人,而且很好地踐行了君子四道:“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比缓笥腥藛柨鬃樱赢a(chǎn)是個什么樣的人?孔子一言蔽之,子產(chǎn)“惠人也”??梢姡谒牡乐?,孔子最為稱贊子產(chǎn)的是“其養(yǎng)民也惠”的惠民之道?!盎荨痹诳鬃幽抢镫S語境變化而有不同的意涵。例如,他說,“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鬃诱J為君子心里想的是道德,是法律;而小人心里想的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是自己能不能得到實在的物質(zhì)利益。而在《陽貨》篇中子張問仁,孔子說,“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主張能做到恭、寬、信、敏、惠于天下者,可以為仁。此外,孔子還說:“因民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惠民,當(dāng)因勢利導(dǎo),盡民之性,則能使民得惠,而不用花費多大的力氣??梢姡鬃訉Α盎荨钡陌H標(biāo)準(zhǔn)在于,惠于己,思一己之惠,則不為稱道;而惠于人,惠于民,則是君子大道。韓非子歷來被認為是輕民思想的代表,其實他很多專制的思想,是針對官,而不是針對民的,說韓非子不在乎民意,也是有待商榷。韓非子指出:“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時,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勢位?!彼J為“得人心”者則“不趣而自勸”。同樣《韓非子》書中也有惠民的思想,如《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中載,景公問政于師曠,師曠曰:“君必惠民而已。”

《國語》中的惠民思想,更加專注于“和”的概念,“以和惠民”,明確提出了言“惠”必及“和”的思想?!把跃幢丶疤欤灾冶丶耙?,言信必及身,言仁必及人,言義必及利,言智必及事,言勇必及制,言教必及辯,言孝必及神,言惠必及和,言讓必及敵。”《國語》主張宣“惠”于民,強調(diào)國君治國當(dāng)以于民之大惠為根本,需堅持以惠為本;不能臨時抱佛腳,需要動用民力時,才使民以惠?!秶Z》認為,“以和惠民”所指之惠,除了孔子所言的予民以實利,更指出君主應(yīng)以和心待民,并指出這種和心,是指君主潔凈不二之心?!吨苷Z上》載周襄王派邵公和內(nèi)史過到晉國頒布詔令,然而晉惠公受領(lǐng)時,持禮器很低,拜不稽首,不合禮制,目無周王室。內(nèi)史過回去之后,向襄王說,晉惠公必?zé)o后矣。他認為:“民之所急在大事,先王知大事之必以眾濟也,是故祓除其心以和惠民??贾卸戎砸陨W之,昭明物則以訓(xùn)之,制義庶孚以行之。”又解釋道:“祓除其心,精也;考中度衷,忠也;昭明物則,禮也;制義庶孚,信也。然則長眾使民之道,非精不和,非忠不立,非禮不順,非信不行?!泵癖婈P(guān)注國家大事,古之先王明白國家大事都必須依靠民眾的幫助才能辦到,因此拂去心中的雜念,以和心惠民,什么是“和”,內(nèi)史過說“祓除其心,精也”,精,潔也,“非精不和”,進而提出了格君心以和,和以惠民的觀點。此外,《周語上》還記載內(nèi)史過論神一事,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這個地方,周惠王就問內(nèi)史過,是什么原因才會這樣的呢?以前有過這樣的事情嗎?內(nèi)史過回答說:“有之。國之將興,其君齊明衷正,精潔惠和,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惠足以同其民人?!眱?nèi)史過將君主的精、忠、禮、信之德,視為守國的四道,認為國家的興盛,需要君主齊明之以中(衷,中也)正之道、清潔以惠和,這樣,他的德行才足以上達神靈,他的恩惠則足以歸同百姓。

“惠以和民則阜”,惠以和民則百姓物財豐厚?!秶Z》論“以和惠民”,雖側(cè)重于講善養(yǎng)君主內(nèi)心之和德,然而君主以和德惠民,亦是希望人們能夠富裕。周定王八年,定王派劉康公出使魯國,向魯國的大夫送禮物。劉康公發(fā)現(xiàn)季文子、孟獻子很樸素;叔孫宣子、東門子家生活卻很奢侈?;貋砗?,周定王詢問魯國的大夫中哪位賢德。劉康公答:季文子、孟獻子可以在魯國長期保持地位,叔孫、東門二人可能會敗亡。即使家族不亡,本人也不能免禍。定王問:這是什么原因呢?劉康公說:“臣聞之:為臣必臣,為君必君。寬肅宣惠,君也;敬恪恭儉,臣也。寬所以保本也,肅所以濟時也,宣所以教施也,惠所以和民也。本有保則必固,時動而濟則無敗功,教施而宣則遍,惠以和民則阜。若本固而功成,施遍而民阜,乃可以長保民矣,其何事不徹?”劉康公說,君有君道、臣有臣道,臣子須恭敬、嚴(yán)格要求自己,須儉樸;君主須寬厚、嚴(yán)肅、宣教于民,須惠以和民。

“慈和以惠”。以和惠民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是慈和?!跋筇炷芫?,帥意能忠,思身能信,愛人能仁,利制能義;事建能智,帥義能勇,施辯能教,昭神能孝,慈和能惠,推敵能讓?!眴蜗骞≈貢r囑咐兒子頃,說,你一定要好好對待晉國的公子周。他以后將成為晉國的國主。原因是公子周具有十一項成就王業(yè)的美德,其中之一,就是“慈和能惠”,他認為公子周能夠做到以慈愛和睦百姓,從而使民得之惠。此外,《國語》將惠民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化民眾的內(nèi)容,如晉悼公即位那年,“知士貞子之帥志博聞而宣惠于教也,使為太傅”。晉悼公認為士貞子博聞強記,“宣惠于教”,就任命他為太傅。

《左傳》中亦有“惠和”的思想。《左傳·昭公四年》:“紂作淫虐,文王惠和,殷是以隕,周是以興,夫豈爭諸侯?”文王“惠和”“周是以興”,《左傳·文公十八年》載“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忠肅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謂之八元”。其中的“宣慈惠和”,是八大才子的共同品質(zhì),可見“惠和”對贏得百姓認可的重要性。

歸總而言,先秦經(jīng)典文獻中蘊含的惠民思想,不僅展現(xiàn)了儒家鮮明的仁愛主張,也凸顯了對仁政惠民的孜孜追求。我們要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惠民思想資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以惠民利民、推動共同富裕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shè)、民族復(fù)興偉業(yè)提供堅實基礎(chǔ)。

文章來源:光明網(wǎng)-《光明日報》
  責(zé)任編輯:王江莉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essencecaf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