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白居易的宦游人生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 文化 > 古今雜談      2024-04-12 09:45:22

作者:宋超(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博士生)

白居易生于公元772年,此時唐王朝雖然平定了安史之亂,但地方上藩鎮(zhèn)割據(jù),朝廷中宦官專權,普通民眾的生活負擔日益加重。作為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白居易沒有遇到大唐盛世,對他個人來說,實在是一種不幸。但白居易的出現(xiàn),又恰恰是中唐時代的一大幸事,讓李白、杜甫之后的詩壇不至于后繼乏人,也讓9世紀的中國歷史在文化藝術上多了一抹亮色。

白居易的宦游人生

明代畫家郭詡根據(jù)白居易《琵琶行》創(chuàng)作的《琵琶行圖》(局部),描繪了白居易與潯陽歌女邂逅的場景。資料圖片

白居易出身于一個“世敦儒學”的中小官僚家庭。在重視門第的唐代社會,他可謂出身孤寒。白居易幼時,全家跟隨父親的職務調(diào)動遷徙。在父親死后,家庭經(jīng)濟很快就陷入了困頓。這也迫使白居易繼承家業(yè),走上由科舉入仕途,轉(zhuǎn)任四方的人生道路。

在古代,對士大夫來說,宦游是他們的一種主要旅行方式??梢哉f,白居易的一生幾乎都在官僚生涯中度過。一方面,做官保障了他過著比較優(yōu)裕的生活,讓他所著詩文較少散佚,也幫助他成為唐代作品存世最多的詩人;另一方面,宦海沉浮也讓白居易一生遭受了不少離別之苦。

白家郡望本在太原,至白居易曾祖白溫遷至關中下邽,為祖塋所在。白居易本人則出生于鄭州新鄭東郭宅。據(jù)說不滿一歲時,白居易尚在乳母懷中,就已默識書屏下的“之”字、“無”字(《與元九書》)。在家庭教育的熏陶下,白居易五六歲始學為詩,9歲諳識聲韻,為此后的人生打下了基礎。

符離:春風野草,苦節(jié)讀書

白居易11歲時,父親白季庚改任徐州別駕,白家離開鄭州,搬到了徐州以南的符離。徐州自古以來就是四戰(zhàn)之地,符離是當時重要的運河樞紐。這對拓展少年白居易的視野有著重要的意義。當?shù)氐内鸷∷?、武里山村、草堂石橋、東鄰舊院,都被他寫在了詩文里面。出仕為官后,白居易多次返回這片故園,可以說符離就是他的“第二故鄉(xiāng)”。

白居易的宦游人生

根據(jù)“唐宋文學編年地圖”生成的白居易蹤跡圖 資料圖片

在符離,白居易最難忘的還是那段勤奮苦讀的經(jīng)歷,還有少年的友誼與愛情。他與當?shù)?位年齡稍長的青年才俊,共同“苦節(jié)讀書”,過著“晝課賦、夜課書、間課詩”的生活。白居易的刻苦甚至到了口舌成瘡,手肘磨出厚繭的程度,眼中“瞥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也,動以萬數(shù)”。在今天看來,應是用眼過度所引發(fā)的飛蚊癥。這也為白居易晚年多次提到的眼疾埋下了病根。多年之后,白居易仍然與少時的同學保持著真摯的友誼,共同把酒,懷念那段“朝來暮去多攜手,窮巷貧居何所有。秋燈夜寫聯(lián)句詩,春雪朝傾暖寒酒”的美好歲月。

白居易還與鄰家少女湘靈有過一段悱惻難忘的愛情故事?!版虫檬鍎偬煜?,白日嫦娥旱地蓮。”除了這首《鄰女》,白居易還陸續(xù)為湘靈寫過十幾首詩。湘靈家庭出身不高,在白母的堅決反對下,兩人最終沒有走到一起。直到37歲,白居易才娶瞭望族弘農(nóng)楊氏之女。

長安:直言敢諫,長恨諷喻

長安成就了白居易的詩名。傳說白居易早在15歲時就來到長安,拜訪當時的文壇領袖顧況。原本還在拿白居易名字打趣的顧況,讀到那首《賦得古原草送別》后,大為贊嘆。從此白居易在京城名聲大振。這則故事的真實性被后人所懷疑。不過,白居易在長安嶄露頭角,是無可爭議的。白居易29歲在長安得中進士,“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在此期間,白居易結(jié)識了元稹。長安也見證了元白近30年志同道合的交誼佳話。

在長安,白居易直言敢諫。他與好友陳鴻等人登臨附近的游仙山時,感念玄宗與楊玉環(huán)的愛情故事,幾人“話及此事,相與感嘆”。由此,白居易寫下了千古名篇《長恨歌》,其中就隱含著對統(tǒng)治者的批評和諫言。不久,白居易被擢升為翰林學士,后改為左拾遺。作為諫官,白居易一面向皇帝直言朝政利弊,一面寫出了許多反映民間疾苦的詩作,如《觀刈麥》《賣炭翁》《新豐折臂翁》。當時的他可謂“三十氣太壯,胸中多是非”。這些諷喻詩無疑刺痛了許多達官顯貴。

成也文章,敗也文章,長安也是白居易遭遇沉重打擊的地方。相比于李白、杜甫等前輩直到很晚才獲得一官半職,白居易可謂年少得志。不過,他也為自己的直言敢諫付出了代價,被外放為江州司馬。后世將這一事件視為白居易思想和生活的轉(zhuǎn)折點。實際上在長安任官的幾年間,白居易的心境已經(jīng)開始發(fā)生變化,正如他在詩中所寫:“況多剛狷性,難與世同塵。不惟非貴相,但恐生禍因。宜當早罷去,收取云泉身?!保ā蹲灶}寫真》)

江南:樂天閑適,獨善其身

44歲的白居易被貶江州,一時飽受沉淪之苦。在這里,他創(chuàng)作了另一名篇《琵琶行》,琵琶女的遭遇也是詩人自己的寫照。

在巨大的失落與痛苦中,白居易尋求解脫之道,儒、釋、道的思想滲透進他的生活。在江州,白居易多次探訪廬山,尋訪名寺道觀,精神上轉(zhuǎn)向佛教的傾向日趨明顯。他開始縱情于山水詩酒,也拓寬了自己的文學之路。

《琵琶行》中說他“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對于南方多雨的氣候,長期在北方生活的白居易開始時并不適應?!白宰鳚£柨停瑹o如苦雨何。陰昏晴日少,閑悶睡時多?!保ā读赜昕喽唷罚┰娭刑岬降摹翱嘀瘛?,實際上也給了白居易生活上許多慰藉。最早以“食筍”為主題的詩作就出自白居易之手:“每日遂加餐,經(jīng)時不思肉。久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保ā妒彻S》)還有山石榴、山枇杷、菱角、櫻桃、江魚等食物,都為詩人提供了生活的樂趣。這些食物與江州特產(chǎn)湓浦竹、廬山桂、東林寺白蓮等,都是白居易歌詠之物。

此后,白居易陸續(xù)改任忠州、杭州和蘇州刺史,有了主政一方的機會。在忠州,他組織人力在城西開出一條山路,極大改善了當?shù)亟煌?。在杭州修整錢塘湖堤,在蘇州開鑿了西起虎丘東至閶門的山塘河。

對此時的白居易來說,“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種桃杏》)在忠州,白居易常在城外的東坡種植花草。后世蘇軾被貶黃州,有感于與白居易相似的經(jīng)歷,自號“東坡居士”。在杭州,白氏寫下“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的名句。每當梨花開時,詩人所愛的當?shù)靥禺a(chǎn)美酒“梨花春”也恰好釀成。在蘇州,白居易屢次游覽太湖風光,對于蘇州的長洲苑、靈巖寺的美景,貢橘等物產(chǎn),也多有詩詞描寫。

洛陽:詩酒文會,崇佛悟道

洛陽是白居易的歸宿。晚年的白居易多次稱病乞假,在東都洛陽擔任閑職,致仕后定居洛陽,死后葬在洛陽。白居易在洛陽幾乎度過了生命中三分之一的時光。

白居易晚年居于洛陽履道坊,在今天那里不過是一片普通的村舍。但在白居易的時代,卻是“地方十七畝,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島樹橋道間之”的精致園林。今天的考古工作者確認了宅南的水池面積,證實了當年“竹木池館,林泉之致”的記載,甚至還發(fā)掘出了“開國男白居易造此佛頂尊勝大悲”的殘石經(jīng)幢。白居易的履道坊宅第,在古典園林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

晚年居洛,白居易頗有沉湎享樂的一面。樂天之樂,一為酒,宋人說他詩中“飲酒者九百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是“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問劉十九》);二為樂伎,白居易養(yǎng)了眾多家樂歌伎,其中姓名可考者不下九人;三為詩會,白居易常常與劉禹錫、裴度等朋友進行詩酒文會。他還與當時多位致仕官員在家中組織了“七老會”,又在香山組織了“九老會”,賦詩吟唱,既醉且歡。

洛陽的佛寺也成了晚年白居易的精神歸宿。經(jīng)歷了好友元稹的去世和獨子阿崔的夭亡,白居易晚年將佛教作為精神寄托。白居易常拜謁龍門石窟與寺院,捐資香山寺、重修藏經(jīng)堂。他還將自己的文集藏入江州東林寺、蘇州南禪寺、洛陽圣善寺與龍門寺,這可以視為他對自己一生文化地圖的回顧。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走完了自己75歲的人生。他沒有隨父母兄弟安葬在下邽祖塋,而是葬在了龍門香山寺如滿和尚的塔旁。

白居易通過詩筆,為我們呈現(xiàn)出一幅唐代由長安、洛陽到蘇州、杭州,從帝王將相到普通民眾的生活全景。在白居易的詩中,我們既可以看到“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的殘酷現(xiàn)實,又可以看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的閑情逸致;既有“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的針砭時弊,又有“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的歌舞升平。

縱觀白居易的人生軌跡,不妨以四季來比喻他人生的四個階段。少年符離苦節(jié)讀書,有著野草春風般的強韌。壯年任職長安,痛陳時弊,毫不畏懼,如同夏日盛陽灼熱。中年貶官外任江南,樂天閑適,恰是氣佳景清,秋光閑步。晚年居洛崇佛信道,在寒冬時守護著生命的燭火。

人們常說白居易經(jīng)歷了從早年“兼濟天下”到晚年“獨善其身”的轉(zhuǎn)變。他一生經(jīng)歷了8位唐朝皇帝,可謂看遍世事滄桑。白居易生前多次自編文集,將自家的詩分為諷喻和閑適,并收于寺廟,正是將“平生所慕所感、所得所喪、所經(jīng)所遇所通,一事一物已上,布在文集中,開卷而盡可知也”。他將自己的矛盾,如實地記錄在詩文之中,又何嘗不是一種坦蕩與勇氣。

文章來源:光明網(wǎng)-《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王江莉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essencecaf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