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像”巖畫 本報記者 郭俊鋒攝/光明圖片
光明日報記者 李 菲 劉瑞一 閆 槿 郭俊鋒
人面像、星云圖、四季圖、狩獵圖……內蒙古烏海市海勃灣區(qū)的城區(qū)東南,桌子山溝壑相連,在長約75公里的懸崖峭壁、緩坡巖面上,磨刻著先民們書寫的“無字天書”,簡單、質樸的線條構成的畫面,激發(fā)人們對遠古時代的無限遐想。近日,記者走進這座建造在自然山石上的召燒溝巖畫遺址博物館,近距離觀賞這批印刻在斜坡上的巖畫,巖畫內容的豐富程度令人驚嘆。
桌子山巖畫群分布在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與烏海市交界處桌子山山溝的懸崖峭壁和溝畔石灰?guī)r磐石上,這些巖畫的刻畫題材以人面像、動物、狩獵、舞蹈、騎士、符號等內容為主,有些巖畫單獨成畫,有的則由多個畫面組成一幅,講述一個個奇特的史前故事。
“作為北方地區(qū)典型的文化遺存,桌子山召燒溝巖畫無聲記錄著先民們的生活?!睘鹾J胁┪镳^講解員張芮說,“召燒溝巖畫是桌子山巖畫群的精髓,其中的‘太陽神’巖畫在巖畫界聞名遐邇,成為經典的文化符號。”2013年桌子山巖畫群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召燒溝巖畫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構圖形式、磨刻手法以及歷史淵源,深深吸引了一批文化研究學者。
“巖畫是最古老的繪畫形式,在文字誕生之前以刻繪形象對上古人類生活進行‘記述’與‘再現(xiàn)’,潛藏著來自遠古的信息。這些在千萬年前刻畫下的藝術遺珍對研究我國社會及文化形態(tài)、繪畫藝術源頭,乃至探索人類文明的童年時代都具有重要價值?!笔锥紟煼洞髮W美術學院副院長孫滌介紹,迄今,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都發(fā)現(xiàn)了史前巖畫,中國是世界上巖畫遺跡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西北山區(qū)至今依然有牧民以工具在山壁上隨手磨刻,記錄自己的生活與信仰。”孫滌表示,今天的巖畫藝術煥發(fā)著新的生命力,巖畫研究需要考古學、人類學、藝術學、生態(tài)學等學科交叉研究與深入探索,巖畫的文化價值也有待深入發(fā)掘、揭示、保護與利用。
“目前召燒溝巖畫遺址博物館內藏有單體巖畫300余幅,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為我們探索人類文明進程提供了史料根據。烏海市博物館目前正在積極推進召燒溝巖畫的文物保護與推廣工作。”烏海市博物館館長張胤洲說,在確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我們將充分用好文化資源,挖掘遺跡、遺址的文化價值,讓文物遺跡活起來。
“2008年至2011年,烏海市政府三次修繕保護召燒溝巖畫的相關設施,實現(xiàn)了巖畫集中連片保護,近年來召燒溝巖畫遺址區(qū)域開發(fā)利用和保護工作也一直在持續(xù)推進。”張胤洲表示,烏海博物館依托召燒溝巖畫遺址等黃河沿線文物遺址遺跡,通過展覽陳列與研究闡釋等方式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以文化教育、公共服務、旅游觀光等方式服務社會文化發(fā)展。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essencecaf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