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電視劇《繁花》為何爭議多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文化觀察      2024-01-16 09:01:45

徐江

電視劇《繁花》是迄今為止,同類劇集中唯一一部由多個獲得過國際和國內大獎肯定的人士(王家衛(wèi)曾獲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導演獎,鮑德熹曾獲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曾美慧孜曾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演員獎,陳勛奇曾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樂獎,胡歌、馬伊琍、唐嫣等也都是近年內地電視各大獎的得獎???組成的創(chuàng)作團隊拍攝的電視劇作品。其出色的表演和影像品質,以及對當代生活所做的成功的浪漫化詮釋,無疑將會在中文電視劇發(fā)展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筆。

對于每個稍微了解王家衛(wèi)創(chuàng)作風格的觀眾來講,作品出現爭議是意料之中的。因為王氏的敘事、王氏的剪輯、王氏的拍片節(jié)奏,以及對原著小說的改編方式,歷來都屬于“不走尋常路”那一類。劇集《繁花》的神奇,在于它所帶來的爭議是多重的。

比如影像方面——多數觀眾反映光線過于暗,讓人想起《花樣年華》里的民國時期。還有劇中黃河路的金碧輝煌,豪華味道是足夠了,可缺少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那種特有的、粗糙的“土豪”味道。

比如敘事方面——有些地方過于突出懸疑感,看了更像諜戰(zhàn)劇,而不像商戰(zhàn)劇、生活劇、年代劇,讓人覺得有些故弄玄虛。

比如情節(jié)方面——有的讀過小說原著的觀眾,看到電視劇播完三分之一時,忽然恍然大悟:原來王版劇集,前面主要改編的是原著小說的“引子”部分;還有忠實的小說讀者看完劇集的一多半后,無奈地發(fā)出感慨:要是不去想原著小說里的那些情節(jié),電視劇《繁花》倒也挺好看的。

比如角色方面——最讓人匪夷所思的爭議,出現在口碑最好的游本昌扮演的“爺叔”身上——“爺叔”這個形象,太精致了?,F實中的上?!袄峡伺D”,除了精神上對精致品質的苛求外,還自有生活的煙火氣以及不堪的一面。

比如配樂方面——大家熟悉的香港流行歌,在劇中穿插得過多了一點,上海本地以及內地同時期的流行歌又少了一點,很容易讓人生出“香港人在上海”的錯覺。

……

凡此種種,綜合起來看,爭議點無非集中于——《繁花》一劇雖然精美、好看,但可惜精致有余,寫實不足,對上海本地的時代感與風俗呈現,還略顯粗糙……

其實,所有這些言論都呼應了之前一些報道里早就揭示的一個事實:作為年幼時去到香港生活的上海小孩,王家衛(wèi)對故鄉(xiāng)有著難以割舍的情結,他的親人還有不少生活在上海,他正好可以通過這次拍劇,潛入親人過往幾十年的生活,也包括潛入上海——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作為一位電影“作者”,王家衛(wèi)只是照例按照自己一貫的審美與工作習慣,自顧自地去拍攝了。至于原著小說,那只是他開動攝影機的一個契機,是他進入故鄉(xiāng)歲月的一座浮橋、一張船票。誠如王家衛(wèi)自己在短視頻里說的:“劇集只是原著蛋糕中的一塊??赐曛笠猹q未盡,我建議你們去看原著?!?/p>

眾議紛紜下的《繁花》劇集,無論是從原著小說中的取材角度,還是劇中人的鏡頭特寫,以及各位主演透露的鏡頭重拍次數,都表明了王家衛(wèi)還是在以他過往的“作者電影”手法來進行著拍攝,只除了一點——長度。劇集的整體長度比一部電影的體量要多出十幾倍,過去在電影里顯得跳躍的敘事,現在增加了更多細節(jié),尤其是邏輯性。當然王家衛(wèi)對這一妥協(xié)仍有著自己的逆反,那就是時不時讓主人公通過影像和畫外音進入回憶和倒敘,一部“作者電視劇”也就在妥協(xié)和堅持之下誕生了。這雖然會讓一部分劇迷不滿,卻也在劇集里最大限度地保持住了王家衛(wèi)個人的影像美學標簽。利弊得失,都是有的。

《繁花》無疑在王家衛(wèi)的作品里位居“最好看”的序列。那是由《旺角卡門》《阿飛正傳》《重慶森林》《墮落天使》構成的。雖說把電視劇集和電影并提有些“雅”“俗”和“難”“易”不分,但考慮到內在的美學堅持,《繁花》不妨被看作是既往王家衛(wèi)優(yōu)質電影的一個“審美普及”版本。對于當代的中文劇集而言,大導演王家衛(wèi)出手拍電視劇,技術上有種“降維打擊”的意味,但對于以往王家衛(wèi)影片的觀眾而言,《繁花》的出現,是一次驚喜,也是一次對藝術家美學固執(zhí)的糾偏與微調??紤]到該劇漫長的拍攝期,在時間上涵蓋了整個疫情期,其艱難和目前所呈現的成果,都值得觀眾和業(yè)內人士肅然起敬。

如前所說,從導演個人角度講,劇集《繁花》是已屆老年的“游子王家衛(wèi)”竭力擁抱故鄉(xiāng)的一次勇敢嘗試。而從該劇所反映的題材來看,又是今人對過往三四十年人類史上罕見的“創(chuàng)富年代”,不無浪漫和寫意色彩的回望和追慕。再寫實的作者影像創(chuàng)作,其本質也是主觀的,不可以用“寫真”去強求。《繁花》給當代觀眾制造的觀感分裂也正在于此。(作者為詩人)

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王江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essencecaf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