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廣州11月4日電 (記者 程景偉)據(jù)廣東省博物館4日消息,《廣東省博物館藏品大系·古籍卷》日前付梓面世。這是廣東省博物館積極推動新時代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重要舉措,也是做好向社會公眾開放文物資源、促進古籍普及推廣的又一成果。
《廣東省博物館藏品大系·古籍卷》。廣東省博物館供圖
古籍是中國古代圖書的雅稱,一般指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抄寫或刊印的書籍文獻。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綿長,圖書的形式經(jīng)歷了漫長的演變,從秦漢時期的簡策、帛書,到唐代的卷子、經(jīng)折,宋代開始流行將書頁裝訂成冊,直至明代中期才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習(xí)見的線裝書。此后,古籍便常以線裝的形式延續(xù)至今。
廣東省博物館收藏古籍八千余冊,上起宋代,下迄清末,以雕版刻本為主,亦有抄本、活字本、套印本、銅印本、鈐印本等。被《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收錄26種280冊;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10部、《廣東省珍貴古籍名錄》7部。歷年來,經(jīng)過文博專家的共同努力,廣東省博物館有計劃、有目的地收藏古籍,至今形成具有嶺南地方特色、形制豐富、精品突出的古籍館藏體系。
《廣東省博物館藏品大系·古籍卷》共收錄了130余種古籍,其中包括宋本《重校添注音辨唐柳先生文集》、清末藏書家莫友芝舊藏的元刊本《春秋胡氏傳》和明初刻本《增廣注釋音辯唐柳先生集》、明嘉靖時期廣東崇正書院刊印的《漢書》和《杜氏通典》、廣東地方志孤本手抄本《開平鄉(xiāng)土志稿》等珍品,以及《廣東新語》《嶺南荔枝譜》《海山仙館藏真帖》等一批反映嶺南地方文化的書籍。
據(jù)介紹,《廣東省博物館藏品大系·古籍卷》全書按經(jīng)、史、子、集四部分類法進行分類,同時根據(jù)館藏文獻特色,增加類叢部、新學(xué)、和刻本等三類。對每一部古籍的說明中,既客觀著錄書名、著者、版本信息、題跋、印章等基本信息,還從著作者、書籍內(nèi)容、歷史背景等角度出發(fā),研究分析古籍的歷史價值、文獻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力求全方位立體呈現(xiàn)古籍這一紙質(zhì)文物的獨特魅力。(完)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essencecaf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