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第二屆“文軒藝術教育在線論壇”開幕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 新聞 > 大陸新聞 > 社會綜合      2022-05-20 11:43:27

5月17日,第二屆“文軒藝術教育在線論壇”開幕?!拔能幩囆g教育在線論壇”是每兩年一屆的中小學及幼兒藝術教育論壇大會。借助網(wǎng)絡,與會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交流討論。

藍波灣學習方法訓練營創(chuàng)始人張喆、神墨教育三亞分校校長楊雨霖、首飾設計教育家羅莉、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究院藝術家協(xié)會理事劉如意、太極書畫院副院長郭千偉、海豚計劃最佳教練馬芳瑞等嘉賓參加本次活動。在論壇上,許多藝術和教育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就兒童藝術教育的多重視角、兒童、藝術和社會、中國兒童藝術的教育實踐等主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神墨教育三亞分校校長楊雨霖說,孩子們對世界的認知是最簡單、最簡單、最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這是很多藝術家都在追求和想擁有的東西。兒童藝術教育的關鍵是利用情況保護他們最珍貴的天真。藝術教育是讓孩子們自由、自由、自由地吸收和創(chuàng)造,用藝術點燃他們的想象力,為每個孩子搭建一個展示舞臺。

中國體驗式游戲科技研究院常務理事長杜劉若晗(杜爽)交流說:藝術,需要心去體驗;藝術教育更要孩子們真心的參與,藝術教育要多給孩子們足夠的參與空間。

中職學校特邀講師、晶彩演講俱樂部創(chuàng)始人馬晶晶說:肢體語言,表達藝術也應該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版塊。如何讓演講與藝術結合,肢體動作變化成舞蹈一樣美,增強演講的說服力與感染力。

劉海粟藝術研究會會員林志堅發(fā)言說,藝術教育,是人的教育,要從重視人性、重視兒童天性著手。不要太多框架約束孩子們的藝術想象。

高級心理催眠師潘倩老師說“兒童藝術教育并不是為了培養(yǎng)藝術家。從心理學來說,孩子們天生就喜歡唱歌跳舞畫面。有接受藝術教育的內在動力”。

哈爾濱三足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祁嚴說“藝術教育一線實施者是藝術教師。培養(yǎng)藝術師資建設是關鍵。建立“美育教育”學科,系統(tǒng)化培養(yǎng)美育教育專門人才;建立健康穩(wěn)定的美育教師評價機制,在職稱評聘、崗位晉升、績效考核等方面與學科教師擁有平等待遇?!?/p>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促進會總會會員藍師龍(畬族)分析說“藝術教育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們感受、理解、表達和欣賞,然后有能力體驗和區(qū)分美。不要太重功利,保護兒童的原始藝術感受和原始藝術生態(tài)。

中國書畫家協(xié)會會員張德育老師在論文《關于中國畫技法如何融入現(xiàn)代創(chuàng)新之初探》中寫到:國畫是中國的文化精粹,蘊藏著傳統(tǒng)文化豐富的精神內涵。因此,張德育老師說欣賞和創(chuàng)作中國畫,本身就是一種愛國情懷。中國畫是藝術教育的一種具體方式和手段。

中華書畫協(xié)會副秘書長田百強說,藝術的前景是孩子們。孩子們是有無限可能的藝術家。藝術教育作為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在學校教育中常常被忽視,提高藝術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是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教育的第一步。學校領導的思想要改變。

藍波灣學習方法訓練營創(chuàng)始人張喆說:我們應該以兒童為基礎,以藝術視角為特征,以文化視角為精神和靈魂,以教育視角為目標、路徑和方法,從多個方面把握兒童藝術教育。

悅美嘉年華集團創(chuàng)始人宋昱騏建議,幼兒園應深入研究中國傳統(tǒng)藝術文化,并將中國畫的媒介、審美和教學方法應用于兒童藝術教育領域。

太極書畫院副院長郭千偉發(fā)言說,讓孩子多接觸藝術方面的事物,增強審美能力,讓孩子提高藝術修養(yǎng),比如多增強對藝術作品的欣賞時間和機會,讓孩子的童年多些藝術色彩。

中國楹聯(lián)學會書法藝術研究會書畫導師史戰(zhàn)海老師說:培養(yǎng)孩子的藝術感可以提高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藝術的世界是廣泛的,有底蘊的。

中國國典書畫院會員聶志華老師說:藝術能讓人的心靈得到歸宿。尤其是孩子們,從小接受藝術教育,會變成一個優(yōu)秀的現(xiàn)代人、世界人。

奉節(jié)縣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朱能老師說:少兒藝術的學習,能讓能使孩子性格變得更開朗,能與陌生人更好地交流,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活動能力,達到孩子綜合素質的提高。少兒藝術培訓的目的就是發(fā)掘孩子表演天賦,學習與人溝通交往,增強適應社會能力。

厄瓜多爾思邈維華學校副校長馮瑩皎說:藝術教育是一個長期工程,是全民工程。全需要社會共同努力。

香港百聯(lián)資本財商學院院長羅圣鈞(羅云峰)說:藝術教育不能成為資本的韭菜。藝術教育要回歸藝術和教育的初心。

當代畫家、工藝美術家凈山老師說“藝術教育也應該加入流行元素,讓孩子們去追風?!?/p>

來源:號外網(wǎng)


責任編輯:侯哲
熱門評論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essencecaf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