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促進教育與青年交流,深化兩岸融合發(fā)展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深度分析      2022-02-17 14:52:32

文清(特約評論員)

新春伊始,兩岸教育交流、青年交流傳出新的利好政策。近日,教育部對2022年大陸高校招收碩士專業(yè)、本科專業(yè)臺灣學生有關事項作出安排,相關招生工作已啟動。國臺辦發(fā)言人馬曉光2月15日應詢介紹,本科專業(yè)對臺招生中,依據臺灣“學測”成績報考大陸高校,今年首次采取系統(tǒng)報名或線下報名方式。通過新招生系統(tǒng),臺灣學生報名和錄取流程將進一步優(yōu)化。大陸此次發(fā)布的對臺利好政策透露出以下方面訊息:

一是筑牢“防疫網”,為臺灣青年學子在大陸求學發(fā)展打造校園“安全高地”。

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兩年來,大陸各地各部門防控疫情及時、得力、有效,特別是對廣大臺胞、臺商、臺生的疫情防控給予周密安排,提供細致、周到的服務,讓臺胞、臺商、臺生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大陸各省市大學校園疫情防控措施嚴格、到位,在大陸高校就讀的上萬名臺灣學生沒有一人感染,實現(xiàn)了疫苗應種盡種。這些都讓眾多臺灣家長倍感放心、安心,畢竟學生身體健康和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的。正是在這樣得力的保障下,2021年臺灣學生申請就讀大陸高校的人數不僅沒有減少,相反還持續(xù)增加,臺生赴大陸求學保持了良好發(fā)展勢頭。

二是建設“便捷網”,為臺灣青年學子赴大陸求學鋪就“快車道”。

在此次教育部發(fā)布的有關對臺招生事項中可以看出,本科專業(yè)的對臺招生通過新的招生系統(tǒng),臺灣學生報名和錄取流程將進一步優(yōu)化,包括考生報名更加便捷;考生選擇機會更加充分;招生服務更加細致等等。這些便利措施,充分體現(xiàn)出大陸“以人為本”“為民謀利”的對臺工作理念,大陸對臺招生政策能夠設身處地為臺灣學生著想,更讓廣大臺灣學生和家長暖心與感動。

三是織牢“筑夢網”,為深化兩岸教育交流、青年交流夯實基礎、開拓空間。

近年來,大陸相繼出臺“31條措施”“26條措施”“11條措施”“22條措施”等一系列惠臺政策舉措,設立75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推出76個海峽兩岸青年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基地和示范點,推動363所高等院校面向臺灣學生招生,為臺灣青年來大陸交流、學習、實習、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此次大陸又進一步便利臺生赴大陸求學發(fā)展,必將吸引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學子來大陸求學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兩岸青年攜手融入大陸新發(fā)展格局,在更加廣闊的舞臺上“筑夢”、“追夢”、“圓夢”,實現(xiàn)人生價值與理想。

更為重要的是,在當前復雜嚴峻的兩岸形勢下,大陸持續(xù)出臺包括對臺招生在內的各項惠臺政策,對于反對和遏制“臺獨”,爭取臺灣民心,擴大島內“反獨”民意力量,深化兩岸和平發(fā)展、融合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與作用。近年來,民進黨當局為了推動“臺獨”,利用“全面執(zhí)政”的優(yōu)勢,不斷以“切香腸”的方式推動漸進式“臺獨”。在教育文化領域大肆推動“去中國化”,篡改歷史課綱推動“臺獨教育”,毒害臺灣青少年一代。民進黨還出臺所謂“反滲透法”“國安五法”等惡法極力阻撓和破壞兩岸城市、政黨、社團、民眾等各領域交流,嚴格限制兩岸青年交流,對兩岸和平發(fā)展、融合發(fā)展構成巨大障礙和阻力。

與臺當局形成鮮明對比,大陸推動并深化兩岸交流特別是青年交流不遺余力。近年來,大陸通過舉辦“兩岸青年發(fā)展論壇”等多種活動,發(fā)揮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平臺作用,不斷加強兩岸青年之間的聯(lián)系與溝通,大力弘揚并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讓更多臺灣青年加深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增進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國家認同。此次大陸進一步開放并便利臺灣青年學子到大陸求學,為新的一年兩岸教育交流與青年交流開啟新的窗口,創(chuàng)造新的條件,有利于沖破民進黨當局“臺獨”和“去中國化”政治障礙,增進兩岸同胞彼此之間的相互了解,密切兩岸青年溝通互動,加深兩岸青年之間的情感,吸引更多臺灣青年到大陸求學、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

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根基在基層,希望在青年。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是民族的未來,更是兩岸的未來。站在新的起點上,大陸必將進一步落實落細各項惠臺政策,為兩岸青年學習、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交流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搭建更加堅實的舞臺,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兩岸共同攜手,持續(xù)深化教育文化交流、增進青年交流,為兩岸和平發(fā)展、融合發(fā)展開啟新局面,貢獻新力量!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責任編輯:邱夢穎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essencecaf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