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仁卸任前夕通過新打詐4法,包含將藉打詐納管TikTok國際版,卓榮泰會面時也夸是人民所需法案。圖片來源網絡
華夏經緯網5月10日訊:據香港“中評社”報道,蔡英文即將于520卸任,臺當局行政機構9日通過“打詐新4法”,若完成修“法”,將是以“打詐”為名納管未在臺設立子公司的“TikTok國際版”,亦有技術性手段卡TikTok的意味,在美國強力圍堵TikTok之際,民進黨政策推出的時間點和用意耐人尋味,是在對美國表忠輸誠?
臺當局行政機構9日通過“打詐新4法”草案,從時間點來看,詐騙猖獗一直是臺灣民眾之痛,蔡英文當局8年,為何拖到卸任前10天才推出相關“法案”?為何不能早推早執(zhí)行?另方面,新的卓榮泰行政團隊10天后就要上陣了,重大政策為何不留待新行政團隊檢視后再推出?
就草案內容來看,規(guī)范境外大型網絡廣告平臺業(yè)者需在臺設置法律代表人“類落地”,這一項目很明顯是針對并未在臺落地設立子公司的TikTok國際版而來。雖然臺當局行政機構強調,TikTok總公司位于新加坡,但在美國如火如荼封殺TikTok的當下,TikTok的股東結構與控制關系會是否被認定為“陸資”,是操之在擁有公權力的民進黨手中,而若牽涉陸資,TikTok要在臺無論是設立子公司,抑或是申報法律代表人,都有技術性卡關的手法可運用。
不過,民進黨當局認定TikTok是什么性質的存在,恐怕也不會太快。美國在4月23日包裹通過了TikTok易主議案,美國總統(tǒng)拜登也正式簽署,意味了將在9個月內強制要求TikTok易主,否則就要全面下架,若加上美國總統(tǒng)被授權可延期3個月,意味著TikTok在今后一年內將會不斷地以司法訴訟挑戰(zhàn)“不易主就被禁”的結果,事實上TikTok也在5月7日起訴美國政府涉嫌違反憲法第一修正案,而過去就有美國法院曾推翻政府對TikTok限制的紀錄。
TikTok爭議勢必得燒到下一任美國政府,各界近期對共和黨的前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聲勢較為看好,而4年前正是特朗普首次試圖禁止TikTok。
也就是說,先不論臺灣地區(qū)立法機對“打詐新4法”是否有意見,修“法”通過后,賴清德團隊還需要一段時間去調查與認定TikTok是不是陸資,若是陸資,“兩岸人民關系條例”相關規(guī)范又能否申報法律代表人,這些“操之在我”的行政權認定,都是試探美國風向的技術手段,若特朗普當選,又開始企圖禁止TikTok,賴清德就有籌碼對美國“表忠”,就算最后拜登成功連任,也能視拜登政府對TikTok的態(tài)度見風轉舵。
根據臺灣地區(qū)通訊傳播委員會統(tǒng)計,2023年臺灣民眾最常用的社群平臺,TikTok已是排第六名(10.9%);臺灣OOSGA策略顧問公司調查,年輕用戶越來越傾向TikTok、小紅書等平臺,2023年1月臺灣用戶已有520萬人;數字營銷平臺Kepios調查數據,TikTok用戶已超過533萬人,占臺灣人口近4分之1;臺灣網絡信息中心(TWNIC)統(tǒng)計,全臺有22.31%會用TikTok。
對臺灣內部而言,民進黨一直都排斥使用TikTok,多數綠營政治人物都認定TikTok是大陸認知作戰(zhàn)的工具,民進黨不分區(qū)民意代表沈伯洋更是不遺余力主張應祭出手段管控TikTok、小紅書等社群平臺。也因為民進黨人意識形態(tài)掛帥不用TikTok,錯失了向臺灣500多萬人宣傳政策、政績的機會,可以說是作繭自縛,讓耕耘年輕族群的臺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坐收漁翁之利。
以藍綠白政黨競爭的角度來看,中國國民黨長年始終不善使用社群平臺,與綠營合力封殺TikTok并不是沒有機會,因為柯粉多是年輕族群,而年輕族群使用TikTok的比例年年增加,封殺TikTok等于讓柯文哲少了一項宣傳工具,但對藍綠幾乎是無傷的。
后續(xù)藍白對納管TikTok等境外大型網絡廣告平臺的態(tài)度,值得觀察,特別是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對修“反滲透法”態(tài)度猶疑不決,TikTok禁止與否又牽涉美國態(tài)度,考驗國民黨。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essencecaf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