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臺商辦兩岸藝術展:讓兩岸藝術家彼此成為朋友

華夏經緯網 > 兩岸 > 走近臺商      2023-11-15 09:21:35

  【現場】大新美術館創(chuàng)辦人 王慶祥

  讓兩岸的青年們能夠雙向互動變?yōu)槌B(tài)化,是我最樂見的。讓廣州與臺南的大新美術館真正成為連接兩岸藝術文化的重要平臺。

  【解說】在11月12日舉行的“2023溫度·承前啟后大新美術館八年度展”開幕式上,廣州市臺資企業(yè)協會會長、大新美術館創(chuàng)辦人王慶祥在廣州,為兩岸藝術家的聯合藝術展拉開了序幕。這是在臺商創(chuàng)建的美術館里,開啟的一場兩岸藝術家間的藝術交流與碰撞。

  【同期】臺灣藝術家 林熺俊

  那這次這張圖是大概在今年8月畫的,也是王慶祥董事長的邀請,我們大概有七八個藝術家進駐,他提供給了我們很好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還有住宿。

  【解說】本次藝術展并不只是簡單的藝術作品的集合,據介紹,在8月和10月,臺灣的藝術家們就兩次受邀來到廣州,在大新美術館里進行駐村創(chuàng)作,少的10天,多的長達2個月。大新文創(chuàng)景區(qū)作為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為藝術家們提供了別具一格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此次藝術展中的作品,也都是藝術家中在此完成的新作。

  【同期】策展人 深圳大學教授 隋丞

  信息雖然是很發(fā)達,但是這個面對面的交流其實蠻重要的,這個人和人見了面以后的那種親近的感覺,并且交流的這個溫度,和交流的深入的程度,其實這個都是有變化的,比如說我們隔著屏幕,或者是隔著這個文字,就缺少這樣的一種親切感,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使兩岸的青年藝術家,這是我們階段性的(目標),就是成為真正的朋友。

  【解說】臺商王慶祥在廣州和臺南各創(chuàng)立了一所美術館,名字也同為大新美術館,由此建立了兩岸的藝術聯結。王慶祥在廣州耕耘30多年,年輕時創(chuàng)立的產業(yè),隨著大陸經濟的騰飛,一同得到快速發(fā)展。如今的他將精力和重心放在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的事業(yè)上,充當兩岸交流的一名領路人。

  【現場】大新美術館創(chuàng)辦人王慶祥

  年輕的時候就要打拼,要賺錢,要積累,但是到現在我都已經七十來歲了,那能做的,就是能夠替社會或者是年輕人做一點事情,未來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兩岸的年輕人或者老師們大家能夠互相交流,那這個我想對不管社會也好,對我們國家都有貢獻。

  【解說】22名兩岸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35件作品,展示著兩岸不同的藝術風格特點。主辦方介紹,不僅是聚焦于成熟的藝術家,接下來,美術館也會重視年輕一代的藝術創(chuàng)作者,既為兩岸年輕的藝術學子提供創(chuàng)作空間和條件,也為他們的交流提供更多的平臺和機會。

  【同期】臺灣藝術家 林熺俊

  大陸的文化底蘊其實很深的,那么多年的歷史,那個積累,那我覺得大陸藝術家在文學性的表現是很強的,那臺灣有臺灣的歷史環(huán)境,臺灣的政治環(huán)境,臺灣接觸的資源不同,所以彼此都會有一些比較,我覺得這個比較不管是我們臺灣藝術家在影響大陸藝術家,還是大陸藝術家在影響我們臺灣藝術家,其實都是一個很好的交流的平臺。

  【現場】大新美術館創(chuàng)辦人王慶祥

  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希望臺灣的藝術家多了解大陸,然后他們來一次,就是我剛講的,如果說他只是來玩一玩回去,其實沒有什么感覺,當他住下來以后,而且不止一次住下來,來兩次,到最后這些藝術家他們都跟我們提出要求,他們希望每一年都能來一次,這樣子的話,對我們廣州就有感情,而且有感情以外,不只是來玩,是來創(chuàng)作,那還要跟這些大陸的藝術家,今天的碰撞你看不是很好嗎?他們就認識了,如果大陸藝術家到臺灣去有朋友,然后臺灣的藝術家到這邊來有朋友,這樣子的連結才是長長久久的。

  王慶然 穆川 廣州報道

  來源:中新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essencecaf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