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一百年前,山河破碎,國弱家貧。一百年后,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工業(yè)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和第一大中等收入群體規(guī)模國家。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創(chuàng)造出世所罕見的發(fā)展奇跡。中國經濟為何能迎難而上實現一個又一個新跨越?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span>
西氣東輸工程是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標志性工程,也是“全國一張網”骨干天然氣管道,由西氣東輸一線、二線和三線3條主干線及其配套的聯絡線組成,總長度超過20000千米,承擔著全國主干管網50%以上的天然氣輸送任務。
作為一條能源大動脈,它將西部的資源優(yōu)勢轉變?yōu)榻洕鷥?yōu)勢,為能源緊缺的東部發(fā)達地區(qū)送去源源不斷的“血液”。自2004年全線投入商業(yè)運營以來,西氣東輸已經成為帶動東西及沿線經濟發(fā)展、優(yōu)化能源結構的紐帶。
“西氣東輸”構想的由來
圖為西氣東輸進入管道運行正常狀態(tài)。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能源工業(yè)發(fā)展迅速,但結構很不合理,煤炭在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中的比重均高達72%,大量燃煤使大氣環(huán)境不斷惡化,發(fā)展清潔能源、調整能源結構已迫在眉睫。
與此同時,中國西部地區(qū)蘊藏著儲量巨大的天然氣資源,約占全國陸上天然氣資源的87%。特別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天然氣資源量有8萬多億立方米,占全國天然氣資源總量的22%。塔里木盆地天然氣的發(fā)現,使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卡塔爾、沙特阿拉伯等國之后的天然氣大國。
基于西部地區(qū)的天然氣儲量豐富,以及東部沿海地區(qū)對于天然氣能源的需求短缺,西氣東輸工程便從1998年開始醞釀。
認識“西氣東輸”世紀工程
2000年2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啟動“西氣東輸”工程的重大決策,將其作為拉開我國“西部大開發(fā)”序幕的標志性工程。2002年7月4日,西氣東輸工程全線開工。2004年12月30日,西氣東輸一線全線正式投入商業(yè)運營。
西氣東輸一線
西氣東輸一線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輪南,東至上海,是我國距離最長、口徑最大的輸氣管道。全線采用自動化控制,供氣范圍覆蓋中原、華東、長江三角洲地區(qū)。
自新疆輪臺縣塔里木輪南油氣田,向東經過庫爾勒、吐魯番、鄯善、哈密、柳園、酒泉、張掖、武威、蘭州、定西、寶雞、西安、洛陽、信陽、合肥、南京、常州等地區(qū)。東西橫貫新疆、甘肅、寧夏、陜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上海等9個省區(qū),全長4200千米。
西氣東輸一線黃河跨越施工
西氣東輸二線
隨著下游市場對天然氣清潔能源需求迅速增加,西氣東輸于2005年3月啟動了西氣東輸增輸工程建設;又于2007年啟動了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建成多個國家互聯互通重點工程。
西氣東輸二線工程管道西起新疆霍爾果斯,南至廣州、香港,東達上海,途經新疆、甘肅、寧夏、陜西、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浙江、上海、江蘇、安徽14個省、區(qū)、市,管道主干線和3條支干線總長9102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線路最長、供應覆蓋面積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一條天然氣管道。這也是中國首條引進境外天然氣資源、壓力最高、輸量最大的天然氣管道,1422億元投資成為中國單體投資最大油氣管道工程。
西氣東輸二線于2012年12月正式向香港特別行政區(qū)供氣,將清潔能源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東方之珠。圖為管道進入香港前的最后一站——位于深圳的大鏟島壓氣站。
西氣東輸三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氣東輸管道建設進一步提速。2012年,西氣東輸三線工程西段、東段陸續(xù)啟動建設,全面實現工程技術自主化和技術裝備國產化,建成后與原有的一線、二線相連接,實現了由管道輸氣向管網輸氣的跨越式發(fā)展。
2021年9月,西氣東輸三線中段啟動建設。全長2090公里,起自寧夏中衛(wèi),途經寧夏、甘肅、陜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終點為江西省吉安市。西氣東輸三線中段工程建成后,將聯通已建成的西氣東輸三線西段(霍爾果斯—中衛(wèi))、東段(吉安—福州),實現西部資源和東部天然氣市場有效連接。
西氣東輸三線工程瑞金站。受訪者供圖 來源/人民網
2022年,西氣東輸四線(吐魯番-中衛(wèi))將啟動建設,“十四五”期間國家管網集團將新建主干天然氣管道2萬千米以上,這將帶動我國天然氣管網形成西北、西南、東北和海上“四大戰(zhàn)略通道+五縱五橫”的干線管網新格局。
從“追趕者”成為“領跑者”
西氣東輸在建設運營過程中一直注重創(chuàng)新。無論是在轟轟烈烈的建設期,還是投產運營的十幾年間,西氣東輸工程推動我國管道建設技術一舉躋身世界先進水平,實現了從“追趕者”到“領跑者”的跨越。
例如,西氣東輸一線工程剛啟動時,國際上采用的X70鋼材,需要依賴進口。西氣東輸一線建設之時實現突破,使我國管道用鋼等級實現了與國際接軌。到了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建設時,我國已經能完全自主制造這種世界上最高等級的X80鋼管,相較X70鋼管,整個二線工程節(jié)約鋼材約42萬噸,在當時大大降低了西二線投資控制壓力。
西氣東輸工程引領帶動了我國天然氣長輸管道關鍵設備國產化。圖為位于西氣東輸二線高陵壓氣站的我國首臺套20MW級電驅壓縮機組廠房一景。
壓縮機,高達6米、重約100噸,是管道內天然氣增壓的大型機組,被稱為天然氣管道的“心臟”,能使管道內的天然氣保持一定壓力輸送到下游。在西氣東輸一線,所有壓縮機和相關備件都是從國外進口。而到了2011年,我國實現了管道壓縮機組國產化“零”的突破。
西氣東輸二線建成國內首條天然氣長輸海底管道。圖為2012年3月,西氣東輸二線工程海底管道鋪設施工現場。
西氣東輸在建設過程中,穿越戈壁、沙漠、水網等地形地貌,復雜程度堪稱世界之最。西氣東輸一線創(chuàng)造了首次采用盾構技術穿越長江、首次大規(guī)模采用全自動焊進行管道施工等15項國內第一,是我國第一條長距離、大口徑、高壓力、高鋼級輸氣管道。
整個西氣東輸管道工程累計取得管道設計建造、儲氣庫建設運行、天然氣計量和長輸管道關鍵設備國產化等12個方面的系統(tǒng)技術創(chuàng)新,獲得專利138項,形成標準規(guī)范70余項,促進了機械、冶金、建材、化工等諸多行業(yè)裝備制造的國產化進程和技術進步。
“西氣東輸”惠澤百姓千萬家
大力開發(fā)和利用天然氣,改善能源結構,減少大氣污染,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是新世紀我國能源發(fā)展的重大戰(zhàn)略抉擇。西氣東輸工程作為連接資源和市場的橋梁與紐帶,必將帶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西氣東輸一線氣龍飛黃河,福氣送萬家。由西氣東輸提供
社會效益
2021年底,西氣東輸管道系統(tǒng)累計輸送天然氣突破1000億立方米,這是此管道系統(tǒng)年輸氣量首次破千億方。西氣東輸天然氣進入城市,讓沿線近1億的城市居民用上新型的清潔能源,大大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
目前,國內干線天然氣管網的一次入網量為每年1900億立方米,西氣東輸管道系統(tǒng)輸量占總量的50%以上。西氣東輸管道自投產以來,已累計輸送天然氣超7000億立方米,惠及中國西部、長三角、珠三角、華中及中原地區(qū)的400多個城市、3000余家大中型企業(yè)和近5億人口。
據測算,7000億立方米天然氣可以折合替代標煤9.32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24億噸、粉塵5.08億噸,相當于種植31.79億公頃、約3.32個我國國土面積的闊葉林,促進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由2003年的2.4%左右提高至目前的8.4%。
經濟效益
不僅如此,西氣東輸氣田勘探開發(fā)投資的全部、管道投資的67%都在中西部地區(qū),工程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西部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尤其是促進了新疆地區(qū)天然氣資源的勘探開發(fā),把新疆建成全國天然氣生產和外輸的重要基地,形成帶動新疆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新的增長點。
同時,營造東部巨大的消費市場,激活沿途省區(qū)的發(fā)展?jié)撃?,增加大量就業(yè)崗位,擴大內需,最終形成一條新的經濟增長帶,對加快推進東西部共同發(fā)展、共同富裕的步伐,確保全國經濟協調發(fā)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順利進行意義重大。
綜合自人民網、新華網、環(huán)球網、國資小新、經濟日報、中國日報網等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essencecaf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