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拜登結束亞洲首訪 封閉排他策略難奏效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國際新聞      2022-05-26 09:29:11

  (國際觀察)拜登結束亞洲首訪 封閉排他策略難奏效

  中新社首爾5月25日電 題:拜登結束亞洲首訪 封閉排他策略難奏效

  中新社記者 劉旭 朱晨曦

  當地時間24日晚間,美國總統拜登結束為期五天的亞洲行程,搭乘“空軍一號”總統專機由美軍橫田空軍基地回國。這是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以來,首次對亞洲進行訪問。拜登首訪亞洲有何戰(zhàn)略意圖?此訪又將給地區(qū)局勢帶來哪些影響?中新社記者于此間對話國際問題專家,解析拜登亞洲之行的“所圖”與“所得”。

  首站選韓,意在拉攏

  當地時間20日下午,拜登搭乘“空軍一號”總統專機抵達位于韓國京畿道烏山市的駐韓美軍空軍基地,開啟對韓國為期三天的訪問。按此前訪問慣例來看,美國總統訪問亞洲首站選在韓國較為罕見,且在韓國新政府上臺僅10天后便到訪并進行首腦會談可謂“史上最快”。

  韓國全球戰(zhàn)略合作研究院院長黃載皓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就此分析指出,拜登在訪日期間出席了美日首腦會談和美日印澳“四邊機制”(QUAD)峰會,并啟動“印太經濟框架”,拜登在一系列動作之前先到訪韓國尋求盟友支持,是順理成章的安排。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此次訪問韓國并未如此前預期那樣到訪朝韓非軍事區(qū)(DMZ)。黃載皓分析指出,拜登的這一決定很有象征意義:對于韓國來說,半島安保問題是其關注的頭等問題,但對于美國來說,“拉攏”韓國來鞏固和加強同盟關系才是其首要任務。

  黃載皓就此提醒說,“韓國不要(對美國)承諾太多、走得太快,要知道任何行動都會有正反兩面效應,韓國在外交戰(zhàn)略方面仍需繼續(xù)觀察,避免將地區(qū)局勢推向對立境地?!?/p>

  炒作“冷戰(zhàn)”概念 “印太經濟框架”前景受質疑

  在此訪第二站日本,拜登會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深化美日經濟關系及包括半島問題、印太地區(qū)安全問題在內的一系列地區(qū)和全球安全問題與日方進行磋商。

  23日,拜登在東京正式宣布“印太經濟框架”(IPEF)啟動,并于24日出席美日印澳“四邊機制”峰會,相關議題涵蓋安全、外交及經濟等廣泛領域,備受外界關注。

  中國外交學院亞洲研究所所長郭延軍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指出,盡管IPEF看起來是新推出的框架,但其實質和QUAD一樣仍然是在炒作“冷戰(zhàn)”概念。

  有日本媒體指出,到目前為止,IPEF的具體內容和運作方法很不透明,其前景或面臨諸多難題。此外,美國今年11月將舉行中期選舉,拜登在國內面臨一系列棘手問題,在此情況下,他能否將足夠的政治資本分配給這一經濟框架仍是未知數。

  《韓國日報》也援引韓國國立外交研究院經濟通商開發(fā)研究部長金良姬的觀點稱,IPEF約束力較弱,這會給框架議程和討論方向帶來較大不確定性,IPEF在可持續(xù)性和可擴展性方面也存在一定局限。

  在拜登訪問期間,韓日多地民眾舉行集會和示威游行,表達對美國“印太戰(zhàn)略”的抗議。韓國市民團體“和平統一開創(chuàng)者”負責人趙勝賢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拉攏韓國加入IPEF,會導致韓國在經濟上與中國脫鉤,對韓國來說絕對是弊大于利,對于亞太地區(qū)來說,也會動搖經濟基礎,進而危害地區(qū)穩(wěn)定與繁榮。

  “口惠而實不至”,封閉排他策略難奏效

  從拜登此訪的種種議程與表態(tài)來看,不難發(fā)現這與美國一再聲稱的“開放”“自由”口號相反,其所兜售的恰恰是一系列秉承排他性特點的封閉政策。但事實已經證明,“小圈子”解決不了全球面臨的“大挑戰(zhàn)”,“小集團”適應不了當今世界的“大變局”。

  美國在印太地區(qū)構建同盟并非易事。郭延軍指出,長期來看,美國一直努力將自己的雙邊同盟多邊化。但在東亞地區(qū),韓日之間在很多問題上仍存在“溫差”。因此美國在打造美日韓三邊同盟的過程中還有很多障礙,很難在重要問題上達成高度一致。

  日本神奈川大學教授大庭三枝日前指出,美國在印太地區(qū)與其盟友間的聯系并不能說十分牢固,也不能斷言他們都朝著一個方向走。另外,包括韓國、澳大利亞在內的多國近期內實現政權交替,目前也難以對新政府的印太政策做出十分準確的預測。

  針對借IPEF在“經濟圍剿”方面的作用,郭延軍表示,該“框架”更多是“口惠而實不至”,美國不會在印太地區(qū)向盟友投入太多經濟資源,若想利用IPEF制約中國在印太地區(qū)開展正常的國際經濟合作,實則捉襟見肘。

  “美國這種炒冷戰(zhàn)的策略不會成功?!惫榆娬f,打造排他性的、封閉的、冷戰(zhàn)思維的“小圈子”,從長遠來講是逆歷史潮流的,地區(qū)國家對此也有清醒認知。(完)

文章來源:中新社
責任編輯:徐亞旻
寰球熱點
國際觀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essencecaf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