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時代力量黨”不想當“小綠”是癡人說夢

王建民

 王建民,陜西耀縣人,1960年生。中山大學經濟學學士,法學(社會學)碩士。1986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工作至今,研究員。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國亞非發(fā)展交流協會理事。已出版《海峽兩岸經濟貿易投資大全》、《臺灣何處去》、《海峽季風——多棱鏡下兩岸關系透視》、《臺灣政商家族》、《塑膠霸主——王永慶》、《臺灣軍力》、《臺灣的“黑金政治”》、《臺灣省地理》、《臺灣黑社會內幕》、《臺灣地方派系與權力結構》、《民進黨政商關系研究》、《國民黨下臺內幕》等。

   作者 王建民

      日前“時代力量黨”創(chuàng)黨主席及黨籍“立委”黃國昌甚為活躍,強調“時代力量黨”不要做“大綠”民進黨的“小三”即“小綠”,進而提出政治發(fā)展A計劃與B計劃,若“時代力量黨”要做“小綠”,就要籌組新的第三勢力。然而,靠“反中”與太陽花學運起家的黃國昌與“時代力量黨”,是典型的激進“臺獨”代表與政黨,“仇中反共”,共同打敗了國民黨,何以能夠擺脫“綠色”政治標簽。

      黃國昌與他創(chuàng)立的“時代力量黨”,就是一個新興的“臺獨”政黨,是整個綠營的一部分,自然被稱為“小綠”或“新綠”。這一點毫無彈疑問,早已被定性。問題不是綠不綠的問題,而是“獨不獨”的問題,如果政治立場追求“臺獨”與“反統(tǒng)”,籌組再多的第三勢力也改變不了“臺獨”屬性。

      黃國昌日前表示,如果“時代力量黨”要做“小綠”,他會毅然離開,要推動能夠制衡藍綠兩大黨的“新國會”,為此提出A計劃與B計劃方案。A計劃就是請益更多所謂第三勢力的朋友,加入“時代力量黨”,但又認為面臨兩大障礙。一是如何拿掉“小綠”標簽,二是“時代力量黨”是否自己要走“小綠”路線。這一計劃若無法達成,則有B計劃,就是另組政黨。

      這一計劃聽起來很理性,很美好,不做“小綠”,但事實上黃國昌的政治立場決定他逃不脫“臺獨”與綠營的政治枷鎖。他首先請益的所謂第三勢力代表卻是新興“臺獨網紅”陳之漢。陳之漢與韓國瑜直播走紅,如今卻成為“反韓大咖”與“臺獨網紅”,成為綠營政客最喜歡的網紅。黃國昌還有意邀請陳水漢出任“時代力量黨”下屆不分區(qū)“立委”,只是陳意愿不高,但不妨礙他們共同的“臺獨”立場,共同表達反對“一國兩制”,還要在臺北發(fā)起所謂“反紅色媒體”大游行。

      “時代力量黨”是一個典型的“臺獨”政黨,卻因權力與路線之爭陷入新的困境?!皶r代力量黨”的崛起、發(fā)展與柯文哲有密切關系,兩者相互支持與利用。然而,當柯文哲重申“兩岸一家親”立場之后,“時代力量黨”內部在如何應對自稱“墨綠”、政治盟友柯文哲與“兩岸一家親”的柯文哲問題上發(fā)生分歧,出現矛盾?!芭_獨”理念強烈者表達反對,以與柯區(qū)隔;但利益型人物則繼續(xù)與柯合作,依靠柯的人氣生存,在選舉中爭取勝利。但內部矛盾還是不斷上演,黃國昌辭了黨主席,還想進一步另組新政黨,“時代力量黨”面臨明年初“立委”選舉的嚴峻挑戰(zhàn)。

      黃國昌要“時代力量黨”“去綠”或籌組第三勢力,更是癡人說夢,是不可能實現的理想。第三勢力不是第三大黨,應是指第三條道路,在臺灣就是超越藍綠的第三種發(fā)展道路與政治力量。然而,臺灣是典型的藍綠二元政治結構,第三勢力難以生存與發(fā)展,事實上沒有所謂的第三條道路可走,或者說根本走不通。在臺灣,不論你是何種政黨,叫什么名字,你必須回答臺灣的政治定位,回答兩岸政治定位。如果對這一重大問題進行回避,要走所謂的中間路線或第三條道路,是不現實的,是在作秀,無法發(fā)展壯大。因此在臺灣300多個政黨中,有一定影響的政黨不超過10個,這10個政黨不是藍的就是綠的,沒有超越藍的。新黨、親民黨,“臺聯黨”,“時代力量黨”等先后自稱要成為第三勢力,最后在回答兩岸政治或統(tǒng)“獨”問題后均原形畢露,不是歸于綠營就是藍營。如此以來,“臺聯黨”、“時代力量黨”、“社民黨”等歸為綠營,也就是小綠,與“大綠”民進黨共同構成綠營;新黨,親民黨等與國民黨歸為藍營。如果黃國昌未來組成的新政黨仍堅持“臺獨”主張,強烈“反中”,依然是另一個“新綠”與“小綠”,仍是民進黨的“小三”,不可能成為真正的第三勢力。

      當然,黃國昌與他創(chuàng)辦的“時代力量黨”,在政治路線上與民進黨一致,均是“臺獨”、“反中”、反國民黨,所不同的是在黃國昌、“時代力量黨”在一些經濟、社會政策等方面的主張不時與民進黨存在差異,但這并不影響他們均是綠營的政治定性,不影響他們是政治盟友,共同謀求“臺獨”與“反中”。

      總之,臺灣政黨的生存與發(fā)展,不可能回避臺灣前途問題,不可能回避兩岸關系發(fā)展問題,更不可能回避統(tǒng)“獨”問題。這是檢驗一個政黨政治屬性或藍綠屬性的關鍵問題。如果回避了這一問題,任何政黨或政治勢力只是逃避現實而已,不可能發(fā)展壯大,不可能成為有影響的政黨或政治勢力。這也是為何多年來,臺灣一直沒有真正的第三勢力以及第三勢力概念被亂用、被濫用的原因所在。 (作者 王建民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