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周志懷:臺灣政局發(fā)展的轉折性變化

周志懷

周志懷,1956年6月出生,漢族,安徽人?,F(xiàn)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華中師范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海峽兩岸關系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學委會副主任,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所長、全國臺灣研究會執(zhí)行副會長兼秘書長。1982年畢業(yè)于吉林大學中文系。

作者 周志懷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

   2018年的臺灣政局發(fā)展具有轉折性意義。蔡英文在年初發(fā)布的"萬物當春,幸福共好"的狗年春聯(lián),暗示了全年臺灣政局發(fā)展變化的走向。賀詞中的"萬物當春"取自賴和詩文,詩句全文為"萬物當春氣象新,天涯游子獨傷神。家山萬里饒歸夢,塵海升沉念此身。世路多端長作客,倚閭垂望累雙親。梅花香里屠蘇暖,回憶鄉(xiāng)關淚滿巾"。年內島內各種政治力量撕殺纏斗,無法“幸福共好”。而年底“九合一”選舉結果卻大幅改寫了島內政治版圖,不僅使民進黨獨自“傷神”,更讓蔡英文長憶選舉“淚滿巾”。

    今年島內政局的轉折性發(fā)展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后蔡英文時代正在來臨

    民進黨“九合一”選舉大敗后,辭去黨主席的蔡英文在民進黨中常會發(fā)表談話時表示,作為執(zhí)政團隊的領導者,要負起責任,她會“做一個很不一樣的總統(tǒng)”。

    與其他臺灣地區(qū)領導人相比,有什么“很不一樣”的地方?蔡英文認為,作為執(zhí)政團隊的領導者,她要負起責任,虛心檢討,勇于改變。筆者對蔡英文的“很不一樣”的解讀是,她正在成為島內最沒有魅力、最沒有領導力的政治人物。在蔡英文的跛腳執(zhí)政時間里,“發(fā)夾彎”將會成為其主要施政模式。

   "臺獨"大佬彭明敏今年6月曾在《自由時報》用影射方式撰文,表達當年“熱烈投票”給蔡英文后的失望:“竟然有人寫道‘蔡英文是科長人才’,意味以她的能力,無法處理政務,聽了心傷且焦慮”。蔡英文兩年半的執(zhí)政,給無論是藍是綠的民眾,帶來的只是失望。乘裝甲車勘災、架起重重拒馬維安、掀起“東廠”風暴的蔡英文已不再是鄰家女,隔壁小英原來如此,不過如此,期待與希望的泡沫開始破滅。

     政治人物的魅力和領導力與其治理能力密切相關。應該說,蔡英文上臺執(zhí)政后,她的島內政局的駕馭能力,經(jīng)濟社會的治理能力,社情民意的覺察力,自我反省的能力,對大陸對臺政策的判斷力,對美國作用的想象力,完全是失能的。因此,她篤定會成為一位沒有魅力、沒有領導力的政治人物。后蔡英文時代正在來臨。

    民進黨的再度執(zhí)政正在經(jīng)歷三溫暖,從謙卑、謙卑、再謙卑,到傲慢、傲慢、再傲慢,再到傷神、傷神、再傷神。

    二、民進黨定義“臺灣價值”的主導地位受到嚴重挑戰(zhàn)

    什么是民進黨的價值,什么是臺灣的價值?民進黨的價值是否等于臺灣的價值?長期以來,定義“臺灣價值”的主導權一直被民進黨所壟斷,只要是與民進黨言論相左的,均非“臺灣價值”。今年的“九合一”選舉,選民為什么不滿意,為什么極度不滿意,歸根結底,是民進黨的價值出了問題,臺灣社會既有的價值已被民進黨所腐蝕、撕裂、摧毀。包括“用愛發(fā)電”、同婚、臺大“拔管”,約談高中校長,轉型正義,“去中國化”,以國際“價值同盟”共同制約大陸,等等。十項“公投”結果,當然也是對民進黨價值的根本否定。實際上,民進黨的全部價值就是一切為了權力、一切為了斗爭。為了獲取選票利益無所不用其極,不惜煽動仇恨,割喉到斷;不惜運用一切手段制造綠色恐怖,消滅異己;不惜犧牲民眾福祉,挑起兩岸對抗。

    蔡英文在“九合一”選后檢討時認為,對于執(zhí)政后“價值分歧”的議題,她雖做出決策,但沒有站在第一線領導,從而“導致了社會更分裂”。但是,她雖看到了臺灣社會更分裂的客觀結果,并未認識到問題的關鍵是民進黨所倡導的價值與臺灣社會完全脫節(jié)、完全相悖。今年1月,蔡英文接受電視臺專訪時表示,“綠白合作”的前提,是柯文哲必須對“臺灣價值”再一次的確認。筆者在此想強調指出,2019年已到了民進黨重新確認自己價值的重要時刻。何去何從,端看民進黨如何抉擇?

   三、國民黨起死回生

 “九合一”選舉,民進黨這條大船,說翻,轉眼就翻了,跌破世人眼鏡。一窮二白三無黨主席的國民黨,打贏了有史以來沒有黨產作支撐的重大選舉。與陳水扁執(zhí)政時的朝小野大相比,蔡英文在朝大野小、完全執(zhí)政情況下,雖然竭盡全力,利用各種手段,調動各種行政資源,仍然無法阻止國民黨實現(xiàn)逆轉勝。這雖是蔡英文與民進黨的悲哀,但也反襯了國民黨的勝利。

    臺灣雖歷經(jīng)三度政黨輪替,但國民黨的政黨性格似未改變。高雄是又老又窮,國民黨則是又窮又老,而且內憂大于外患,國民黨的調整能力與改革力度更是令人擔憂。

    國民黨能否實現(xiàn)華麗轉身?國共兩黨的互信會進一步增加嗎?早已被扣上“親中賣臺”紅帽子的國民黨,在2020大選中還會被穿上紅衣服嗎?國共兩黨的合作會以什么形式表現(xiàn)?這些問題目前尚沒有確定的答案。

   四、白色力量成為影響島內政局走向的關鍵少數(shù)

    年底“九合一”選舉雖進一步強化了島內兩黨政治格局,但以柯文哲為代表的白色力量,也在藍綠強烈夾殺下成為關鍵少數(shù)。民進黨用自己奶水喂大的白色力量已出現(xiàn)尾大不掉現(xiàn)象,民進黨與蔡英文欲靠一黨、一己之力贏得下屆選舉,已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為防止被白色力量反噬,爭搶2020大位,選后蔡英文忍辱負重,急于安排“蔡柯會”,候補關系,以尋找與白色力量合作空間??挛恼軐Υ穗m感“很惡心”,但并不會放棄尋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在2020年大選中,柯文哲是走自己的路,還是選擇與其他政治勢力合縱連橫,動見觀瞻。

    五、推動島內開啟新政治循環(huán)。   

    新政治循環(huán),是相較臺灣長期以來存在的斗爭、分裂、沉淪,再斗爭、再分裂、再沉淪的惡性循環(huán)而言。新政治循環(huán)的核心內涵,是實現(xiàn)島內藍綠和解合作、南北和解合作、世代和解合作。如果島內整個政治循環(huán)的節(jié)點都活躍起來,循環(huán)過程能夠持續(xù),臺灣政黨斗爭固化的政治生態(tài)將會被打破,從而導致島內政治結構的大調整。

    2019年臺灣政局的轉折能否持續(xù),能夠持續(xù)多久?島內政治格局的分化重組,會否導致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政治力量未來共治臺灣?特別是民進黨的調整能力和調整方向如何,都值得我們進一步觀察。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專稿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