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首戰(zhàn)告捷,邁出萬里長征第一步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經緯觀察      2025-01-16 20:29:25

走進長征第一仗所在地信豐縣新田鎮(zhèn)百石村,重溫紅色記憶——

首戰(zhàn)告捷,邁出萬里長征第一步

■郭冬明  鐘東有  蘭善喜

位于百石長征第一仗核心展示園內的中央紅軍長征第一仗紀念雕塑。

百石長征第一仗勝利紀念碑。

長征路上犧牲的第一位師長洪超烈士之墓。

紅軍送給百石村村民劉聲亮的馬燈。

1934年10月21日,中央紅軍長征第一仗在江西省信豐縣新田鎮(zhèn)百石村打響。這是中央紅軍長征開始后的第一場戰(zhàn)斗,紅軍首戰(zhàn)告捷,突破了敵人的嚴密封鎖,打破了敵軍妄圖將紅軍“扼殺在搖籃里”的妄想,為紅軍長征的勝利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90年后的今天,我們透過革命文物和戰(zhàn)斗遺址,重溫“長征第一仗”的烽火歲月,感受革命先輩不畏犧牲、英勇向前的戰(zhàn)斗精神,以此激勵吾輩不忘歷史,砥礪前行。

長征首戰(zhàn)展現(xiàn)紅軍決勝心

來到新田鎮(zhèn)百石村“百石長征第一仗勝利紀念碑”前,往西北方山頂眺望,從前國民黨粵軍的碉堡地基還隱約可見,碉堡下長達500米的壕溝蜿蜒綿長,置身于此,我們仿佛看到了紅軍將士浴血奮戰(zhàn)的場景。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領導中央紅軍主力踏上戰(zhàn)略轉移的漫漫征程,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長征。

為堵截紅軍,國民黨軍設置了4道封鎖線,其中第一道封鎖線在信豐、安遠、贛縣和南康一帶,由國民黨粵軍駐守。這條呈弧形的封鎖線沿信豐桃江東岸修筑,南北長約120余公里,東西寬約50公里。為加固封鎖線,國民黨粵軍在全線構筑了數(shù)以百計的碉堡,設置了鐵絲網、深溝、暗堡等防御工事,并將地方靖衛(wèi)團、“鏟共團”推到封鎖線的最前沿,負責扼守關隘、集鎮(zhèn)和交通要道。敵軍認為這道封鎖線“銅墻鐵壁,堅不可摧”,甚至揚言“紅軍休想越雷池一步”。

10月18日,中革軍委發(fā)布突圍命令,決定中央紅軍由王母渡、韓坊、金雞、新田地段突破粵軍的封鎖,向湘南前進。具體部署是:紅1軍團為左路,攻殲新田、金雞之敵,向安西、鐵石口方向發(fā)展;紅3軍團為右路,攻殲韓坊之敵,占領古陂,向坪石、大塘方向發(fā)展;紅9軍團隨紅1軍團后跟進,掩護左翼安全;紅8軍團隨紅3軍團后跟進,掩護右翼安全;軍委第1、第2縱隊居中,紅5軍團擔任后衛(wèi),掩護紅軍主力和中央機關前進。

10月20日,根據(jù)中革軍委命令和紅3軍團軍團長彭德懷的指示,紅3軍團第4師作為先頭部隊,由贛縣塘坑口向信豐縣新田鎮(zhèn)百石村挺進。百石村為信豐縣與贛縣交界處的小村莊,是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的前沿據(jù)點,由國民黨信豐“鏟共團”常備隊第2中隊駐守。

21日上午,紅3軍團第4師從贛縣韓坊向新田百石村摸索前進時被守敵發(fā)覺,遭到火力阻擊,中央紅軍長征的第一仗就此打響。第4師第10團集中火力發(fā)起沖鋒,搶占制高點,架起機槍向敵人猛烈掃射。隨即,紅軍戰(zhàn)士冒著槍林彈雨,越過鐵絲網,翻過深壕,向敵人沖去。守敵見勢不妙,棄堡躲進“萬人祠”大堡壘,陷入紅軍重圍。聽到激烈的槍聲,駐新田鎮(zhèn)金雞圩的國民黨軍1個營企圖增援百石守軍,途中遭到第4師第11團迎頭痛擊,敵人潰不成軍,倉皇逃走。紅軍在對龜縮“萬人祠”的“鏟共團”展開政治攻勢無效的情況下,于傍晚用炮火將堡壘摧毀,全殲頑敵200余人。

百石戰(zhàn)斗的勝利,撕開了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的缺口,為紅軍順利突破第一道封鎖線奠定了基礎。隨后,紅軍在信豐境內先后取得新田、金雞、古陂、石背等戰(zhàn)斗的勝利。至27日,中央紅軍全部渡過了信豐桃江河,通過了敵人的第一道封鎖線。

不朽豐碑彰顯先烈報國志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碑攣淼介L征路上犧牲的第一位師長洪超烈士墓前,瞻仰著先輩的事跡時,人們總會發(fā)出這樣的感慨。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后,洪超受命率領第4師擔任先頭部隊,作為右翼先鋒,走在全軍最前面。一路上,洪超率部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斬關奪隘,為后續(xù)大部隊開辟前進道路。

10月21日上午,洪超指揮第4師第10團到達百石村附近,一舉攻下敵軍制高點上的碉堡,向敵發(fā)起猛烈攻擊。戰(zhàn)斗僵持不下之際,洪超率1個排到前沿陣地進行偵察,不幸被敵堡壘圍墻內射出的1顆流彈擊中頭部,壯烈犧牲,年僅25歲。

第4師政治委員黃克誠得知此消息后,佇立在原地,沉默了許久未曾說話。紅軍將士化悲憤為力量,迫擊炮發(fā)出猛烈炮火,將“萬人祠”大堡壘1米多厚的圍墻炸開了幾個大缺口,戰(zhàn)士們憤怒地高喊“為師長報仇”的口號向前沖,全殲了躲在祠堂內的頑敵,繳槍30余支。

彭德懷在得知洪超犧牲后,心情十分沉痛地說:“洪超同志身先士卒,英勇殺敵的革命精神,值得我輩學習!”彭德懷在臨終前還告訴身邊的人,說不要忘記洪超,他是長征路上犧牲的第一個師長,是一名優(yōu)秀的戰(zhàn)將。

沖天的炮火攔不住紅軍前進的腳步,敵人的圍剿澆不滅紅軍的斗志。在面對敵人的圍剿時,總有不畏犧牲的紅軍將士前仆后繼,英勇向前。

1935年3月,根據(jù)中央二月指示精神和中央分局分九路突圍的部署,時任中共贛南省委書記兼贛南軍區(qū)政治委員阮嘯仙和贛南省軍區(qū)司令員蔡會文等,率獨立第6團和贛南省黨政機關干部1800余人,從于都上坪山區(qū)出發(fā),向安遠、信豐方向突圍。

此時,安遠和信豐駐有國民黨粵軍3個師和1個獨立旅,裝備精良,且在這一帶筑有堅固碉堡,重兵防守。由于山高林密,敵人封鎖十分嚴密,1800余人的隊伍目標太大,容易被敵人發(fā)現(xiàn),也不易展開與敵作戰(zhàn)。

“應以連或兩連為單位”“穿過敵人的封鎖線到三南與河西去活動”,阮嘯仙與蔡會文果斷決定。在阮嘯仙等人指揮下,部隊急行軍,并與敵人激戰(zhàn)后,沖破了國民黨粵軍于都縣馬嶺和贛縣牛嶺封鎖線。

3月6日,當部隊突圍至信豐縣安西鎮(zhèn)上逕村楓樹庵附近的上小埂時,阮嘯仙不幸被敵人子彈擊中,壯烈犧牲,年僅37歲。

4月,陳毅在信豐油山聞此噩耗,寫下一首感人肺腑的詩篇《哭阮嘯仙、賀昌同志》。詩中的“阮譽傳嶺表”“審計嘔心血”,是對阮嘯仙一生功績的最好總結。

自1934年10月紅軍長征以來,敵人不斷圍追堵截,我軍困難重重,但這些艱難險阻鍛造了一位位可歌可泣的英雄。據(jù)了解,當年240萬人口的贛南有33萬人參加紅軍,長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贛南籍戰(zhàn)士倒下,從長征第一仗到翻雪山、過草地,眾多英雄烈士的忠肝義膽譜寫了長征路上不朽的詩篇。

生銹馬燈見證軍民魚水情

在百石長征第一仗核心展示園的歷史陳列室內,保留著當年紅軍留下的部分物品,一盞制作精致的馬燈十分顯眼。這盞馬燈是當年紅軍送給百石村村民劉聲亮的。如今,馬燈上雖有歲月侵蝕的斑斑銹跡,但軍民魚水之情依舊熠熠生輝。

百石戰(zhàn)斗打響前,百石村村民劉聲亮一家主動讓出老宅,作為紅3軍團臨時指揮部。當時7歲的劉聲亮喜歡看書寫字,但由于家里貧窮,點不起燈和蠟燭,平時只能割松油點燈看書。紅軍搬進劉家老宅后,幾盞馬燈把房間照得通亮。紅軍官兵見劉聲亮小小年紀勤奮好學,便在馬燈下教他看書寫字,還給他講許多革命的道理。

百石戰(zhàn)斗當天正逢市集,紅軍先頭部隊發(fā)現(xiàn)這個情況后,積極做群眾的思想工作,動員群眾不要趕集,以防泄露軍機。當?shù)厝罕姙橹С旨t軍行動,都待在家里。正因如此,紅軍逼近新田鎮(zhèn)制高點時才被敵軍發(fā)現(xiàn),從而讓紅軍有了先發(fā)制人的機會。

在劉聲亮和村民的記憶里,那一仗打得異常激烈,國民黨軍死傷數(shù)百人,紅軍也有傷亡??粗t軍為革命為人民沖鋒陷陣,當?shù)厝罕姺e極為紅軍當向導、抬擔架、救傷員、運物資,游擊隊和群眾還主動與紅軍配合作戰(zhàn)。當敵人躲進“萬人祠”堡壘時,當?shù)厝罕娪种鲃訛榧t軍出謀劃策,選擇最佳突破口進攻。

在劉聲亮一家的帶動下,村民紛紛騰出家里的房子給紅軍居住,還送來大米、南瓜、紅薯等食物,商戶們甚至把店鋪的門板拆下來給紅軍作床板。得知紅軍隊伍在征召新戰(zhàn)士,村民們積極響應,鼓勵年輕人報名參軍。當年百石村參加紅軍的人數(shù)有數(shù)十人,有效補充了紅軍部隊的戰(zhàn)斗力量。

在紅軍即將踏上新的征途時,他們將馬燈送給劉聲亮留作紀念,希望這盞燈給劉聲亮一家?guī)砉饷?。之后的幾十年,劉聲亮一直珍藏著這盞馬燈。后來,當他聽說百石村要修建中央紅軍長征第一仗陳列室,便毫不猶豫地將這盞馬燈捐贈出來,并告訴子女要飲水思源,紅軍送的馬燈,就應該讓它在陳列室更好地弘揚長征精神。

現(xiàn)在的百石村街道上,依然完好地保存著幾排紅軍住過的土木結構房屋。為了保存這些房屋,留住紅色記憶,這里的村民一直沒有翻新舊房?!跋麥鐝V東白軍,擴大紅軍”“慶祝鄂豫皖紅軍……大勝利”,落款有“中國工農紅軍團”“紅天月丙三支”等字樣的紅軍標語,在斑駁的墻壁上依然清晰可見。


文章來源:中國軍網-中國國防報
責任編輯:黃楊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essencecaf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