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中國“機器化學家”成功研發(fā)火星制氧催化劑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 新聞 > 大陸新聞 > 時事要聞      2023-11-14 11:43:03

新華社合肥11月14日電(記者徐海濤、周暢)到火星上棲居是人類的夢想之一,但首先要解決缺氧問題。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羅毅、江俊、尚偉偉教授團隊與深空探測實驗室張哲研究員等合作,運用智能機器人“機器化學家”,采用火星隕石成功研制出新型催化劑,為利用火星上的水制備氧氣提供了高效率、低能耗的解決方案,探索出一條在地球外星系就地取材研制化學品的新路。11月14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合成》發(fā)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火星大氣中的含氧量極低,無法滿足人類生存。如何能在火星上制備出氧氣?近年來,國際科學界發(fā)現(xiàn)火星上存在大量的水,那么在火星上利用太陽能發(fā)電,再用電從水中解析出氧氣,成為可行的技術方案之一。

但是,“電解水”還需要使用催化劑,來解決制氧速度慢、能耗高等問題,而從地球運送的成本非常高昂。因此,能否在火星上就地取材研制催化劑,成為一個關鍵技術問題。此外,低溫、低氣壓、高輻射的火星環(huán)境,對人類登陸后“就地研發(fā)”很不利。

針對這些問題,中科大和深空探測實驗室科研人員合作,利用自主研發(fā)的智能機器人“機器化學家”,從火星隕石中分析并提取成分,研制出一種新型制氧催化劑。

中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羅毅說,這項研究成功驗證了人工智能可以自動研制新材料,有望為人類在遠離地球的星球上制備氧氣、建造基地、生產食物等作出貢獻,并利用火星資源研制出更多化學品,幫助我們進一步探索太陽系深處。

據(jù)悉,中科大研制的“機器化學家”名叫“小來”,它不僅“會學”還“會想”“會做”。這次研制催化劑,根據(jù)火星隕石的多種化學成分,一共有376萬多種可能的組合配方,如果靠人類科研團隊一一實驗驗證需要兩千多年。

“‘小來’學習了5萬多篇相關的化學論文,用‘智能大腦’思考并設計出一個基礎配方,然后做實驗并根據(jù)結果不斷調整配比,用6周時間找到最佳配方?!敝锌拼蠼淌诮≌f,機器人自主發(fā)現(xiàn)并研制化學品,為人類探索星空提供了一條新路。

文章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邱夢穎
熱門評論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essencecaf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