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探訪“侗族大歌之鄉(xiāng)”貴州小黃村:從深山唱向世界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 新聞 > 大陸新聞 > 社會綜合      2023-10-22 09:08:15

中新網(wǎng)貴州從江10月21日電 題:探訪“侗族大歌之鄉(xiāng)”貴州小黃村:從深山唱向世界

作者 周燕玲

從貴州省從江縣城向東北方向駕車出發(fā),沿著蜿蜒的盤山公路行駛27公里,就抵達小黃村,這里被譽為中國“侗族大歌之鄉(xiāng)”,是極負盛名的“侗歌窩”。

10月20日,航拍貴州省從江縣小黃侗寨。潘廣幫 攝

到村口剛下車,一陣悠揚婉轉的歌聲便傳來,只見10多位身穿侗族服飾的老人,正坐在村口廣場邊的長廊上唱歌,其中一人還手彈琵琶。

一曲唱罷,年過七旬的陳德光對記者說:“過兩天要去鄉(xiāng)里參加老年歌唱比賽,年齡要求60歲以上,我們正在練習爭取拿個好名次。”

不等記者再次詢問,坐在中間位置的老人就開始領唱,其余的老人也在無伴奏的情況下,跟著領唱者的歌聲合唱起來,音調(diào)有高有低、有強有弱,時而奔放、時而舒緩。一時間,韻律嚴整的歌聲環(huán)繞鄉(xiāng)間。

資料圖:貴州省從江縣小黃千人侗族大歌演唱現(xiàn)場。吳德軍 攝

侗族大歌,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侗族地區(qū)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的民間合唱形式。2006年,侗族大歌經(jīng)中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09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小黃村小學少兒歌隊在北京為參會的海內(nèi)外各方嘉賓獻唱侗族大歌,贏得眾多贊譽和關注。

小黃村小學位于村寨的西北角,需要沿著一條小溪前行。行走其間,隨處可見寫有侗歌的木板掛在護欄上,比如《陽雀歌》:“小小陽雀飛過坡,我?guī)蛬寢尶巢窈蹋粙寢尳涛覍W唱歌,太陽下坡山歌也學一籮?!?/p>

貴州省從江縣小黃侗寨小河邊上掛著的侗歌木塊。周燕玲 攝

記者見到小黃村小學少兒歌隊隊員蔣晗明時,已接近中午,10歲的蔣晗明笑著告訴記者:“我們在表演時,聽到了外賓的掌聲,那一刻我為我們的侗族大歌飛出了大山,飛向了世界感到自豪?!?/p>

10月20日,小黃小學少兒歌隊成員蔣晗明(中)與同學在學校的音樂教室練習侗族大歌。周燕玲 攝

“當時唱歌不緊張,因為四五歲就跟著家人學唱歌了。”蔣晗明說,和同學們在北京一起唱了《陽雀歌》《青蛙歌》《侗歌漢語都要學》三首歌,這些都是平時自己愛唱的歌曲。

小黃村侗族同胞愛唱歌極為出名,有著“小孩能說話就能唱歌”的美譽。780多戶3600多人的小黃村,目前共有“傳歌堂”66個,男女歌師130多名,全村有不同年齡段的男女歌隊100余支。

2023年小黃村第27個傳統(tǒng)傳歌節(jié)活動中,先后有81支不同年齡段的民間男女歌隊登臺演唱侗族大歌,年齡最大的83歲,最小的3歲。

“跟我學唱歌的人越來越多?!倍弊宕蟾鑷壹壏沁z傳承人潘薩銀花告訴記者,2023年的夏天,還有一位來自英國的小伙特意來到家里學唱侗族大歌。

年過八旬的潘薩銀花,雖兩鬢斑白但精神矍鑠,能熟唱300多首侗歌。為更好地傳授侗歌,她在自己家中常年開設“傳歌堂”,義務向村民和喜歡唱歌的人授歌。多年來,潘薩銀花已培養(yǎng)出上千名侗族歌手,不少歌手還把侗族大歌唱到了海外。

資料圖:在貴州省從江縣高增鄉(xiāng)小黃村,侗族孩子們參與唱侗族大歌。吳德軍 攝

潘薩銀花認為,音樂可以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就像1986年的法國巴黎金秋藝術節(jié),侗族大歌一經(jīng)亮相,技驚四座,被譽為:“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

愛唱歌的潘薩銀花,還特意組織了一支80歲以上老人的女歌隊。于她而言,生命里不能沒有侗族大歌,因為飯養(yǎng)身、歌養(yǎng)心。

文章來源:中新網(wǎng)
責任編輯:姚思寒
熱門評論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essencecaf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