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全球連線 | 一橋飛架兩國情

    新華社莫斯科3月20日電 莫斯科東南的卡利特尼科夫墓園里,有一座黑色墓碑:正面印著一位胸佩獎章、慈祥微笑著的老人,背面刻著一座如飛龍凌江的大橋,橋下浩蕩濤聲呼之欲出。

  在此長眠的是蘇聯(lián)援華橋梁專家、中國“人民友好使者”康斯坦丁·西林,墓碑背面是他作為總工程師參與設計和建造的“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

  這座大橋開啟了西林家族傳承四代、延續(xù)近七十載的中國情緣。

父親“最疼愛的孩子”

  三月的莫斯科仍不時飄雪,記者來到西林后人家拜訪。西林76歲的長女葉連娜和68歲的次女安娜開門并熱情迎接。

  屋內溫暖、整潔,中國元素隨處可見:墻上掛著中國畫和書法作品,書架上放著中文書籍和中國紀念品……

  “父親與中國的故事要從很早說起,如今仍在繼續(xù)?!比~連娜娓娓道來。

  1948年,西林作為蘇聯(lián)橋梁專家被派往中國東北幫助修建鐵路和橋梁。

  1949年,西林擔任中國鐵道部顧問,參與成渝、天蘭、蘭新鐵路的路橋建設,足跡遍布大江南北。

  1954年,蘇聯(lián)政府派遣28人專家組來武漢援助建橋,西林擔任組長,傾力構筑武漢長江大橋,直到1957年9月竣工。在此期間,葉連娜和安娜隨父母在中國居住。后來,武漢長江大橋成為西林一生中最驕傲的作品。

  “武漢長江大橋是父親最疼愛的孩子,也是西林家族和中國朋友的友誼之橋?!比~連娜說。

  剛到中國時,安娜只有一個月大。長大后,她繼承父親的衣缽,成了一名橋梁專家。

  安娜介紹說,長江水文條件復雜,用老方法修大橋昂貴、危險、費時,且對工人健康可能造成危害,于是父親提出一種在世界上還未被使用過的“管柱鉆孔法”。為論證新方法,西林多次被召回莫斯科,應對其他專家種種質疑和考驗,最終新方法獲批,用在了武漢長江大橋建設上。大橋工期提前了整整2年,造價大幅降低。自此,“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新中國有了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

  曾和西林共事修筑武漢長江大橋的趙煜澄曾回憶道,西林從不講究吃穿,但對工作極其認真嚴格,“是真正具有共產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的人”。

  中鐵大橋局原副總經濟師、橋史專家余啟新說,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那年,許多老百姓給新生兒命名“武橋”“江橋”。

  為表彰西林的貢獻,中國國務院向他授予由周恩來總理親筆簽署的感謝狀。武漢長江大橋的紀念碑上,用金色銅字鑄上了西林等28位蘇聯(lián)專家的功績。1995年,中國對外友協(xié)授予他“人民友好使者”稱號。

  安娜講道:“父親對中國有著極特殊的感情。每次從中國回來,父親總是帶著欣喜的眼神和表情,激動地說,他非常愛中國人民。”

  “哪怕后來父親年事已高,身患重病,但還是樂此不疲地前往中國,看望他深愛著的那些橋、那些人?!卑材日f。

外公遺愿的繼承者

  西林生前希望子孫能夠學習漢語,繼承兩國之間的友好事業(yè)。為實現(xiàn)他的心愿,葉連娜的女兒葉卡捷琳娜在莫斯科國立大學學習時,選修了中文,延續(xù)外公與中國的緣分。

  葉卡捷琳娜曾多次赴華進修,能講一口流利的漢語。她的研究課題多與中國生態(tài)和環(huán)境保護相關。目前她在莫斯科大學、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講授中國地理、文化、經濟相關的課程,帶領更多的學生走近中國。

  1996年,葉卡捷琳娜到武漢接受漢語培訓,第一次親眼見到了外公日夜思念的武漢長江大橋,感受到當?shù)厝嗣駥ξ髁值母屑ず退寄睢?/p>

  葉卡捷琳娜搬來厚厚一摞資料,全是西林同中國有關的照片、報紙和信件。她把所有資料按主題和年代分類,掃描存儲為電子版,生怕丟失損壞。

  她小心翼翼地抽出兩張照片說:“這是外公和中國同事的合影,而這張照片是三十年后外公再訪中國,和當年部分同事的合影?!?/p>

  三十年,照片從黑白到彩色,西林從青年變白頭,不變的是他真誠的笑容和對中國朋友真摯的友情。

  “這些都是中國人自發(fā)寫給外公的信。他們雖不認識外公,但都十分感謝他對中國作出的貢獻?!毙偶碜蕴炷系乇?,寫信者涵蓋各行各業(yè)。

  展開一封信箋,上面清秀的字跡寫道:“最敬愛的西林叔叔:近來你的身體好嗎?學習與工作都順利嗎?……當我們看到《陜西青年報》上登有長江大橋在今年10月15日正式通車這幾乎令人難以相信的消息時,我們當時感到無比的快樂……長江大橋的成功,是和你的親身指導和夜以繼日的忘我勞動分不開的……”落款是:“你的好青年,陜西省澄城中學初二乙團分支,1957年11月5日?!?/p>

  信件保存得完好,若不是郵戳上的日期作證,很難相信這是60多年前的物件。

  精通中文的葉卡捷琳娜,透過信中真誠的字句,比家族中其他人更懂得中國人對外公的感情,并決定把這份愛傳承給下一代。

  “漢語是世界第一大語言,是未來的語言,中俄友誼源遠流長,我希望兩個女兒也學習漢語?!彼f。

代代相傳的中國情

  葉卡捷琳娜的大女兒娜斯佳今年19歲,剛上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學院一年級?!拔倚r候,媽媽教我漢語。考大學時我本想選中文專業(yè),但很可惜,分數(shù)不夠,最終學的是泰語。”說起自己的“中文夢”,娜斯佳頗有些遺憾。

  “我想重拾中文學習,因為漢語真的很美、很有趣!我很喜歡書法,喜歡寫漢字!”她向記者展示漢字簿,一筆一畫寫得有模有樣。

  “有一年,我想給媽媽送個生日禮物,就自己試著畫了一幅中國畫?!蹦人辜讶〕鏊奶幣鳌断采厦忌摇?,畫紙上一只喜鵲立在梅樹枝頭,神形兼?zhèn)?,旁邊寫著三個漢字“要開心”。

  6歲和12歲時,娜斯佳跟著家人去中國旅游。“我太喜歡中國了!我很喜歡中國菜,有些雖然很辣,但我喜歡!”娜斯佳說:“我也很喜歡中國的自然風光和人文建筑?!?/p>

  “早上我跟外婆伴著音樂跳廣場舞,特別有氣氛。跳完我們又去吃早餐,太好吃了,中國美食令人難忘!”娜斯佳說著說著又繞回吃上面,西林一家笑了起來。

  “你想去哪個中國城市生活?”記者的這個問題把娜斯佳難住了,她先是說“北京”,媽媽問道,“那上海呢?”娜斯佳支支吾吾,正思考要不要換成上海時,她的姨婆安娜提議:“要不去成都?正好你喜歡吃辣。”一家人看著娜斯佳左右為難的樣子再次大笑起來。

  唯一沒笑的是葉卡捷琳娜6歲的小女兒薩沙。小薩沙不開心了,因為全家人都去過中國,只有她沒去過。

  薩沙會一點簡單的漢語,特別喜歡大熊貓,一個月至少要去莫斯科動物園看一次大熊貓,家里有很多大熊貓玩具。

  “我很想去中國。”薩沙說,“我們家每年都慶祝中國春節(jié),聚在一起吃媽媽做的中國菜,看中國春晚?!?/p>

  一座橋,兩國情,四代傳承,西林家族見證著中俄兩國人民的友誼。葉卡捷琳娜說:“中國元素已經浸入到我家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將這份真摯的中國情不斷傳承下去?!?/p>

 

  總策劃:呂巖松

  總監(jiān)制:袁炳忠

  策劃:倪四義 范偉國 惠小勇

  監(jiān)制:李拯宇 馮俊揚 薛穎 金學耕 魏建華

  統(tǒng)籌:謝鵬 徐海靜 閆珺巖 趙宇 劉愷 李鵬翔

  執(zhí)行策劃:鄭開君 吳植

  記者:孟菁 曹陽 于艾岑 熊琦 周天翮 眭黎曦

  文案:陳汀

  報道員:奧斯特羅維多夫 奧西波娃 科茲洛夫

  編輯:程大雨 馬曉燕

  新華社國際部 亞歐總分社 湖北分社聯(lián)合制作

  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協(xié)助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


文章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黃楊
熱門評論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essencecaf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