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張迎春) 近半年以來,美國物價飛漲,民眾叫苦不迭,抑制通脹已成為拜登總統最頭疼的問題。在今年兩次加息都事與愿違之后,當地時間6月15日,美聯儲“困獸猶斗”,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qū)間上調75個基點至1.5%至1.75%區(qū)間,創(chuàng)下了自1994年11月以來單次加息的最高紀錄。如此激進的加息幅度,令國際社會憂心忡忡,唯恐美國又開始了對于全世界的新一輪“韭菜收割”。
長期以來,美聯儲將衡量商品和服務價格的CPI指數控制在2%的政策目標以下。根據經濟規(guī)律,CPI漲幅達到3%即被視為通貨膨脹警戒線,3%-5%之間是溫和型通脹,而CPI一旦超出5%,則預示著通脹已經趨于惡化。進入2021年后,在新冠疫情沖擊下,美國CPI增速開始失控,逐月升高。
而令人詬病的是,此前,美聯儲一再淡化通脹風險,曾經多次表示,疫情之下經濟復蘇帶來的通脹升高只是短期現象,當美國經濟全面復蘇,通脹將隨之緩和。然而,從去年秋季到今年第一季度,通脹并未像拜登政府和美聯儲預期的那樣顯著回落。在被連創(chuàng)紀錄的通脹數據反覆打臉之后,美聯儲不得不承認,繼續(xù)用“暫時性”這個詞概括通脹情勢已是自欺欺人。
今年3月17日,美聯儲終于亡羊補牢,開啟加息序幕,宣布上調聯邦基金利率25個基點至0.25%-0.5%區(qū)間。這是2018年12月以來美聯儲首次加息,被視為零利率政策已正式告終。但由于物價升幅未受遏制,美聯儲不得不在5月4日加息50個基點,創(chuàng)下2000年5月以來的最大加息幅度。加息動作越來越猛烈,將美聯儲對于嚴峻通脹形勢的憂慮暴露無遺。
然而,美國勞工部6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美國物價延續(xù)超預期上行態(tài)勢,CPI漲幅驚人,達到8.6%,繼3月以來再創(chuàng)40年內新高。這一數據如同震撼彈,給市場帶來極大震動。
其實,通脹不斷飆高,美國當局貨幣政策失當難辭其咎。2020年以來,在新冠疫情沖擊下,美國經濟遭遇斷崖式下跌,衰退程度甚至堪比2008年金融危機。為了刺激經濟,美聯儲實施了史無前例的量化寬松政策,推出多輪上萬億美元的紓困或振興方案。
可以看到,美聯儲基本上達到了救市目的,美國經濟在西方世界里一枝獨秀,但“大水漫灌”的紓困方式,尤其是無上限的貨幣發(fā)行,既導致流通領域貨幣過多,又拔高了美國民眾的消費能力,而企業(yè)生產復蘇跟不上消費回暖的步伐,有效供給不足,造成供需嚴重失衡。
眾所周知,提高利息是控制通脹的一大“法寶”,可以減少貨幣流通、促進資金回籠、抑制消費需求,從而平抑通脹。美聯儲身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央行,其貨幣政策大轉彎、激進加息無疑會給世界經濟復蘇和金融穩(wěn)定帶來嚴重挑戰(zhàn)。
分析人士警告,美聯儲前期猶豫不決,種種不作為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美國面臨40年來最嚴重通脹局面,美聯儲不得不在加息“下猛藥”。外界也觀察到,美聯儲連番加息正在引發(fā)大量資金從新興市場國家流入美國,給一些經濟結構薄弱的新興市場國家造成經濟衰退、財政困難、本幣貶值、通脹上行和債務風險等等破壞性影響。
必須指出,由于全球大部分貿易都必須以美元進行支付,調控美元利率、憑借美元回流機制“收割”別國經濟成果,已是美國慣用手段。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從不為他國切身利益著想,放任其經濟政策的負面效應繼續(xù)外溢,給世界經濟增添新的風險。難怪在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眼中,美國貨幣政策已經是影響其金融穩(wěn)定的最大變數。
而且,由于美國通脹難題并非單一因素導致,供應鏈瓶頸、制造業(yè)衰落、勞動力短缺等等問題盤根錯節(jié),因此很難在短期內得到緩和。而美聯儲政策手段有限,僅僅依靠收緊銀根,顯然治標不治本。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大幅加息又會抑制經濟增長,美聯儲如今已經深陷兩難困境。目前看來,美聯儲面對著“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的雙重夾擊,貨幣政策料將反覆擺蕩。如果通脹繼續(xù)走高,大幅加息恐難避免;如果經濟下行壓力過大,則會相應放緩加息步伐。美聯儲什么時間再度加息,全世界都在密切觀察。(來源:中評社)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essencecaf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