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柯文哲提廈金大橋具有象征意義

華夏經緯網(wǎng) > 評論 > 媒體鏈接      2022-06-23 08:45:58

柯文哲在金門重提修建“廈金大橋”,綠營冷嘲熱諷,群起圍攻,國民黨生怕被抹紅,反應平淡??挛恼艿闹鲝埧赡軟]辦法推動實質工程,但臺海風云詭譎此刻,卻成為兩岸和平難得的亮點,可以讓包括大陸在內的所有人知道,臺灣社會支持兩岸和平與合作的聲音仍在。

民進黨上臺6年來的“反中”操作,加上疫情對兩岸交流、民間感情的重創(chuàng),大陸民間或涉臺學界對兩岸和平發(fā)展前景日趨悲觀,這是近期不少參與兩岸在線會議的臺灣學者的共同感受。當然,看在希望兩岸盡早攤牌、“長痛不如短痛”的速統(tǒng)派眼中,可能是相反的“樂觀”情緒。無論立場如何,許多人都非常困惑:為什么這些年激進勢力裹挾兩岸輿論?曾經支持兩岸和平發(fā)展的力量去哪了?

兩岸政治分歧超過70年,并未改變臺灣社會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也未改變對和平解決政治分歧的期盼,也不是部分名嘴或政客所炒作那樣的“綠化”、“獨化”。

柯文哲墨綠出身,擔任臺北市長后持續(xù)推動兩岸交流,并非全然出自政治現(xiàn)實的考慮,他深層思維中的中華文化元素才是主要動力。同樣,原本被視為“臺獨”前輩的呂秀蓮,提出以“一個中華”化解兩岸分歧,這不也說明呂秀蓮認同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嗎?

柯文哲、呂秀蓮在泛綠出身的政治菁英中絕非孤例,就像蔡英文在20年前說“我是中國人,因為我念中國書長大”那樣,民進黨“抗中保臺”,多出于政治立場與選舉利益的考慮。只要卸下政治魔咒,相信大部分綠營人物還會回歸中華文化的母體認同。

兩岸政治尖銳對立,但臺灣支持兩岸和平的“民意基本盤”仍然穩(wěn)固。以今年3月臺灣陸委會的兩岸定位民調為例,“盡快獨立”與“維持現(xiàn)狀以后再獨立”兩項總和29.6%,顯示“廣義獨”絕非主流;再以今年5月親綠智庫民調為例,支持疫后兩岸開放交流者高達68.5%,臺灣陸委會6月最新民調也顯示,71.6%支持疫情穩(wěn)定下恢復大陸人士來臺灣交流。相比一些具有“抗中保臺”色彩的誘導式民調提問,臺灣社會多數(shù)支持兩岸交流、少數(shù)力挺“臺獨”的主流民意一目了然。(來源:臺灣《旺報》)


責任編輯:邱夢穎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essencecaf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