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泉州5月11日電 (記者 孫虹)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11日對外發(fā)布,科學家在對一批恐龍蛋化石標本進行詳細研究時,發(fā)現了迄今為止科學記錄的最完整的鴨嘴龍類胚胎化石。
“這項研究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和加拿大自然博物館的學者聯(lián)合發(fā)表,于10日發(fā)表在國際學術刊物《BMC生態(tài)與進化》上。”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鈕科程告訴中新網記者,目前這組胚胎標本在館內收藏,博物館將其稱為“英貝貝(Ying Baby)”。
據了解,這批恐龍胚胎來自泉州石材企業(yè)英良集團在2000年左右搜集的一批疑似蛋化石。2015年起籌建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期間,在福建省文物局的支持和組織下,博物館著手對標本進行全面梳理,并著手對一些有潛在研究價值的標本進行清修,在該過程中,發(fā)現了一批胚胎與特異保存的蛋化石?! ?/p>
鴨嘴龍胚胎化石3D復原圖。 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供圖
2019年,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課題組與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合作,開始對此批標本做詳細的研究,前后借助了同步輻射,MCT掃描等技術手段來檢視標本,并取得一系列成果,如2021年12月發(fā)表的“迄今為止科學記錄的最完整的恐龍胚胎”等。
根據研究,此次發(fā)現的鴨嘴龍類胚胎化石“英貝貝”,與此前的“最完美恐龍寶寶”同屬原產于贛南地區(qū)白堊紀晚期的地層中,距今約7200萬至6600萬年。“英貝貝”胚胎所在的蛋為長徑約9厘米的橢圓體,容積約660毫升,胚胎部分約占整個蛋的40%,胚胎蛋有著薄薄的約0.4毫米厚的蛋殼,微觀結構顯示其屬于圓形蛋科。
據了解,從1859年以來,世界各地及我國很多中生代地層,特別是白堊紀晚期的地層中都發(fā)現過大量恐龍蛋化石。一般來說,恐龍蛋化石僅保留了蛋殼結構,內部的蛋清和蛋黃早已流失,取而代之是被礦物溶液通過蛋殼滲透進來并填充空腔??铸埖盎螒B(tài)有圓形、橢圓形、卵圓形、橄欖形等多種形狀,尺寸從鵪鶉蛋大小,到大的超過50厘米,這些恐龍蛋中目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被確定是哪種恐龍所產?! ?/p>
“英貝貝”鴨嘴龍胚胎化石收藏于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 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供圖
極少數恐龍蛋內還保存有胚胎化石,是最稀有的化石之一,這些化石為研究恐龍的生殖發(fā)育、行為、演化以及古生態(tài)提供了寶貴資料。然而,多種因素的作用下,恐龍胚胎發(fā)育的任何階段都可能停止,其早期胚胎的骨化程度很低,化石難以分辨,只有當恐龍蛋中的胚胎到了一定的發(fā)育階段之后,研究人員才有可能找到保存較為完整的、易分辨的胚胎化石。
鈕科程介紹,鴨嘴龍類胚胎并非在全球范圍內首次發(fā)現,但是這些新的鴨嘴龍胚胎是迄今為止在同類中保存得最好的?!拔覀兛梢詰{借它們來回答一些關于恐龍發(fā)育和繁殖的重要問題?!?/p>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essencecaf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