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醫(yī)師呼吁民眾,不能因為打疫苗就不落實防疫措施。(林志怡攝/臺灣《醒報》)
與病毒共存是未來的方向,但還需謹慎的防疫措施配合。臺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強調,2009年新流感是在疫苗與適當藥物、防治作為多方配合下才達成流感化,面對新冠肺炎,民眾不能完全依賴疫苗、就放棄其他防疫作為。
陳宜君強調,世界仍處在高度警戒疫情情況,且即使是疫苗高涵蓋率國家或地區(qū),仍面臨病毒快速散播、醫(yī)療體系面臨重大壓力,影響其他就醫(yī)民眾的權益與健康,“清零是目標、是態(tài)度、是承諾”,疫情要走向流感化,需要疫苗、適當藥物與防治作為。
此外,陳宜君說,歐美國家高度相信疫苗可以解決所有疫情問題,因此忽略了手部衛(wèi)生、配戴口罩等基本防疫作為,導致疫情快速散播、影響整體疫苗與藥物的治療效果,對于歐美“疫情流感化”的訊息要審慎理解,不能完全套用到臺灣的現(xiàn)況。
對于民眾疑惑疫苗是否有必要全體接種第三劑、甚至第四劑,以及要打到什么程度才能安心?陳宜君說,即使對全體民眾追加施打疫苗,仍會有某些民眾會因為自身體質因素,不適合接種疫苗,或是接種后無法產(chǎn)生足夠保護力,因此即使覆蓋率再提升,也不能完全依賴疫苗、放棄其他防疫作為。
臺灣感染癥醫(y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則說,流感中有許多病毒也屬于冠狀病毒,現(xiàn)在新冠病毒越來越弱,趨向無癥狀、輕癥,但病毒不會馬上消失,民眾要朝著往“與病毒共存”的方向努力,而清零、減災等措施都是要讓民眾有時間準備。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essencecaf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