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科學保護“活著”的遺產——中國國家灌排委員會主席談我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大陸新聞 > 時事要聞      2023-11-06 08:55:56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 題:科學保護“活著”的遺產——中國國家灌排委員會主席談我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4屆執(zhí)行理事會上傳來最新消息,安徽七門堰調蓄灌溉系統(tǒng)等我國4處灌溉工程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這4處灌溉工程有哪些突出特點?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總體情況如何?記者5日就此專訪了中國國家灌排委員會主席、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司長陳明忠。

我國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34處 吐魯番坎兒井等正在申報中

記者: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總體情況如何?還有哪些灌溉工程將要申遺?

陳明忠:安徽七門堰調蓄灌溉系統(tǒng)、江蘇洪澤古灌區(qū)、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湖北崇陽縣白霓古堰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達到34處。它們主要分布在四川、福建、浙江、湖南、安徽、江西、陜西、寧夏、廣西、湖北、內蒙古、廣東、西藏、江蘇、山西等15個省份,工程類型比較豐富。

自然條件的差異,誕生出許多不同類型的灌溉工程,如新疆吐魯番坎兒井這種地下暗渠的類型,目前還未評選納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但正在積極申報中。隨著越來越多灌溉工程的申報,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類型將會更加豐富。

類型多樣 “活著”的遺產

記者:新入選的4處工程遺產有哪些突出特點?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有什么特點?

陳明忠:新入選的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中,七門堰調蓄灌溉系統(tǒng)地處江淮分水過渡帶,是我國丘崗型地區(qū)“串蕩連塘”蓄水灌溉系統(tǒng)的典范;洪澤古灌區(qū)地處淮河下游地勢低洼地帶,是將防洪和灌溉功能有效結合的代表性工程;霍泉灌溉工程屬引泉灌溉,在長期開發(fā)利用和管理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分水管理制度和分水設施;白霓古堰是典型的深丘區(qū)攔河筑堰工程,其古代堰體上設有底孔的形式在我國系首次發(fā)現(xiàn)。

此前入選的30處灌溉工程遺產同樣各有特點,例如西藏薩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統(tǒng)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目前海拔最高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又如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其歷史悠久、設計科學、布局合理、經濟效益突出、自流灌溉面積廣等特點享譽中外。

我國地域及氣候條件的獨特性,造就了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類型的豐富性和每個灌溉工程的獨特性,它們都是為了適應各地不同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當?shù)孛癖娦枨蠖Q生的。

與其他國家相比,中華文明傳承數(shù)千年從未間斷,使得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歷史悠久。同時,很多灌溉工程都沿用至今,并仍然發(fā)揮著較大作用,有的甚至超過了其在歷史中發(fā)揮的作用。

加強保護、傳承和發(fā)展利用

記者:如何保護傳承和發(fā)展利用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它們對當前水利高質量發(fā)展有何意義?

陳明忠:隨著各國對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國際灌排委員會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重視和要求隨之提高,一是希望通過評選,了解這些灌溉工程可持續(xù)運行的原因,并起到科普教育的作用;二是允許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進行更新改造以提高輸水配水效率,但要求每5年上報一次遺產狀況,說明遺產當下及未來面臨的風險,以及保護和開發(fā)利用情況。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歷千百年至今,經歷了不同的氣候變化,展現(xiàn)了極高的工程韌性,蘊含了豐富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值得深入挖掘其多種價值,科學保護這些“活著”的遺產。

申遺成功后,仍需加強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研究,多學科參與,解讀工程歷史演變背后的科學元素,總結可持續(xù)的灌溉管理制度,加強保護、傳承與發(fā)展,助力當前水利高質量發(fā)展。

文章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徐亞旻
熱門評論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essencecaf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