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高超聲速導彈緣何“遲到”
■周默草
前不久,美國空軍開展吸氣式高超聲速巡航導彈技術驗證階段的最后一次飛行測試,該導彈由B-52轟炸機搭載并發(fā)射,飛行速度超過5馬赫。盡管測試取得成功,但距離正式列裝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自去年以來,美軍多款高超聲速導彈進行了多輪飛行測試??梢钥闯?,美軍正加緊研制高超聲速導彈,以期盡早入役。美國是較早開展高超聲速技術研究的國家,但發(fā)展高超聲速導彈始終“只開花,不結果”。截至目前,沒有一款裝備列裝美軍。
在世界高超聲速武器競賽中,美軍緣何“遲到”?
一切有跡可循。20世紀50年代,美軍開始研究高超聲速武器,從X-15、X-43、X-51等項目一路走來,在以超燃沖壓發(fā)動機研制為核心的高超聲速技術發(fā)展上積累了很多經驗。此后數(shù)十年,又通過多個項目對助推滑翔技術進行概念開發(fā)和研究,這些研究為當前美軍在研的多個高超聲速導彈項目提供有力支撐。
然而,一段時間以來,美國軍工科研人員對發(fā)展助推滑翔式高超聲速導彈不夠重視,一部分人認為,只有以超燃沖壓發(fā)動機為動力裝置的吸氣式高超聲速巡航導彈才是首選。但該導彈技術要求高、研制難度大,美軍相關研發(fā)工作還處于技術驗證期,能否研制成功還是一個未知數(shù)。
2018年,美國空軍開始研制應用助推滑翔技術的AGM-183A高超聲速導彈,并要求在2022年入役。然而,AGM-183A高超聲速導彈在2021年的飛行測試中遭遇了“三連敗”,未能如期實現(xiàn)列裝,美國空軍對此頗為不滿。此時,美軍或許已經想通,如果早下決心發(fā)展助推滑翔式高超聲速導彈,先解決有無問題,也不至于陷入如此被動的局面。
值得關注的是,造成AGM-183A高超聲速導彈試驗失敗和項目延期的原因,絕不僅僅是單純的“路徑選擇錯誤”。一方面,美國高超聲速武器研制牽頭單位多、項目種類雜、測試頻率高,試驗設施供不應求;另一方面,武器的研發(fā)和測試高度依賴“數(shù)字工程”,一定程度上忽視了風洞設施的建設和使用。
此外,近年來,美國國防工業(yè)還遇到了勞動力缺失、供應鏈斷裂、創(chuàng)新乏力等方面困境,這些不利因素影響到飛行試驗的成效。而一旦試驗失敗,短期內又很難獲得下一個試驗窗口,不得不重新申請“排隊”試驗。
AGM-183A高超聲速導彈研制一波多折,折射出美軍揮之不去的戰(zhàn)略焦慮,也讓美國軍工企業(yè)承受著被外界質疑的巨大壓力。今年,AGM-183A高超聲速導彈還要進行多輪測試,這對美國軍工企業(yè)來講,是很大的考驗。如果測試發(fā)生失敗,項目會面臨下馬的風險。與此同時,美國陸軍和海軍仍在持續(xù)推進助推滑翔式高超聲速導彈的研制工作。其中,美國陸軍的遠程高超聲速武器項目進展較快,有望趕超AGM-183A高超聲速導彈提前入役。
讓AGM-183A導彈“遲到”的原因,或許還有圍繞其在作戰(zhàn)運用上的諸多爭論,但究竟是爭論導致了“遲到”,還是“遲到”引發(fā)了爭論,一時間還很難給出答案。
在高超聲速武器競賽場上,尚未產出實質性裝備成果的美軍多少顯得有些尷尬。盡管圍繞高超聲速技術的競爭遠沒有結束,但美國國防工業(yè)面臨的尷尬處境和美軍患得患失的“大國競爭”心態(tài),給高超聲速武器研制蒙上一層陰影。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essencecaf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