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弗洛伊德案正式審理 美種族歧視痼疾難除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 新聞 > 國際新聞      2021-03-31 10:28:15

  新華社華盛頓3月29日電(國際觀察)弗洛伊德案正式審理 美種族歧視痼疾難除

  新華社記者鄧仙來 徐劍梅

  美國白人警察德雷克·肖萬被控殺害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一案29日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開庭審理。

  美國歷史上鮮有警察因過度執(zhí)法受到指控,因此對肖萬定罪面臨較大難度。分析人士認為,盡管弗洛伊德案在全美掀起抗議浪潮,但仍難以從根本上消除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痼疾。

  庭審首日

  29日是弗洛伊德案庭審首日。庭審開始前,弗洛伊德的家人和律師以及美國民權(quán)運動領(lǐng)袖在法庭外舉行新聞發(fā)布會,并跪地約9分鐘以示抗議。

  當天,主審法官彼得·卡希爾和由14人組成的陪審團分別聽取了檢方律師和被告律師的案情陳述,以及多名檢方證人的證詞。美國媒體預計,該案審理進程或持續(xù)一個月。

  開庭后,檢方律師杰里·布萊克韋爾首先作案情陳述。他向法庭播放了肖萬去年5月25日在執(zhí)法過程中持續(xù)跪壓弗洛伊德頸部長達9分29秒的視頻。布萊克韋爾說,在此過程中,弗洛伊德27次發(fā)出“我無法呼吸”的呻吟,而肖萬始終沒有移開膝蓋,直至弗洛伊德死亡。他認為,肖萬在弗洛伊德已被制服的情況下仍對其使用“過度且不合理”的力量,因此弗洛伊德之死是一起謀殺。

  被告方律師辯稱,弗洛伊德之死并非因肖萬長時間跪壓導致,而與弗洛伊德過量服藥及心臟病、高血壓等基礎性疾病有關(guān)。同時,由于肖萬在體重上與弗洛伊德相比處于明顯劣勢,其跪壓行為不能被視作過度執(zhí)法。

  庭審過程中,安排肖萬出警的報警中心調(diào)度員稱,肖萬和其他三名警官抓捕弗洛伊德的執(zhí)法錄像讓她感覺“事情不對勁”。案發(fā)時拍攝了7段現(xiàn)場視頻的一名目擊證人向法庭描述了案發(fā)時的情景。身為武術(shù)運動員的另一名目擊證人認為,肖萬的跪壓動作導致弗洛伊德頸部供血受阻。

  定罪不易

  檢方指控肖萬二級謀殺、三級謀殺和二級過失殺人三項罪名,最長刑期分別為40年、25年和10年。肖萬未對任何指控認罪。

  分析人士認為,鑒于美國歷史上鮮有警察被指控,被定罪者更少之又少,肖萬被定罪的可能性不大。

  去年接手該案的明尼蘇達州總檢察長基思·埃利森曾警告稱,給肖萬定罪將十分困難?!安皇且驗槲覀儜岩勺陨碣Y源或能力……而是歷史的確證明,定罪存在明顯挑戰(zhàn)?!?/p>

  據(jù)俄亥俄州州立鮑靈格林大學統(tǒng)計,2005年至2019年間,共有104名警察因執(zhí)勤時開槍被逮捕并被控謀殺罪或過失殺人罪,其中僅有35人被判有罪。

  印第安納大學法學院教授珍尼娜·貝爾說,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陪審團成員更傾向于相信警察的證詞,而非目擊證人的證詞。

  貝爾認為,陪審團更有可能認為肖萬的行為是合理使用武力,因為人們受種族偏見影響,通常將非洲裔美國人與暴力和犯罪聯(lián)系在一起。

  痼疾難除

  弗洛伊德案發(fā)生后,全美各地爆發(fā)大規(guī)模反暴力執(zhí)法、反種族歧視抗議示威,這場“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得到全球各地廣泛聲援。但分析人士指出,該案仍難以祛除美國社會長期存在的種族歧視痼疾。

  首先,種族因素不會成為該案判決的決定性因素。美國喬治敦大學研究刑法和種族關(guān)系的教授保羅·巴特勒指出,在美國公眾意識里,弗洛伊德案與種族問題息息相關(guān)。但諷刺的是,種族問題不會成為審判依據(jù),避開種族問題是控辯雙方共同的策略。

  其次,該案無法消除美國不同種族間的分歧?!督袢彰绹鴪蟆泛鸵嫫账骷瘓F去年6月的一項民調(diào)顯示,60%的美國民眾認為弗洛伊德死于謀殺。但本月的最新民調(diào)顯示,這一比例已降至36%。目前,有64%的非洲裔受訪者認為弗洛伊德死于謀殺,而持此觀點的白人受訪者僅占28%。多數(shù)白人傾向于認為肖萬的行為是玩忽職守。

  此外,非洲裔并非美國種族主義問題的唯一受害者,拉丁裔和亞裔等少數(shù)族裔也長期遭受種族歧視。特別是新冠疫情在美暴發(fā)以來,少數(shù)美國政客借疫情對亞裔進行污名化,導致針對亞裔的暴力仇恨犯罪激增。近來,“停止仇恨亞裔”已成為繼“黑人的命也是命”之后新一輪反種族歧視運動的口號。

  美國杜克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系教授劉康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指出,美國從未妥善解決種族問題。近幾年美國政治的嚴重撕裂,以及應對南部邊境移民問題的態(tài)度都與美國國內(nèi)種族矛盾有關(guān)。而這一矛盾不可能在短期內(nèi)解決。


文章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徐亞旻
寰球熱點
國際觀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essencecafe.cn